第123章 問計於周侗(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23章 問計於周侗

“沒想到青州牧居然有如此軍勢!”

程昱有些吃驚地看着穆易麾下的軍團。

足足一萬騎兵,四萬步兵,全都是精銳,沒有一個水貨。

而且為首的穆易和太史慈手下的兩隻軍團,明顯是雙天賦精銳,這已經算是頂樑柱了。

跟着曹操見過盧植,並且耳濡目染一段時間之後,他明白雙天賦的珍貴。

雖說因為天地變化,天賦成型變得容易了一些,但是雙天賦仍舊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門檻。

“這個方向上,應該是前往冀州幽州?這到底是要對誰動兵?為何會在這種時候選擇動兵?”

程昱滿腦袋問號,但是在身旁有管亥做護衛,他也不能起別的心思。

管亥這種心思簡單之輩,是最容易對付的,也是最難對付的,搞不好一句話不聽,一刀就把他剁掉了。

不過靠着精神力,他依舊從穆易麾下部隊窺視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

“這東西……就是導致我們判斷失誤的元兇?不,應該還有并州那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容!”

程昱默默地觀察着青州狼騎的方陣,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如此簡單的兩個小東西,就是導致我兵敗的下場嗎?”程昱有些低沉,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即便是謀士,很多時候也需要時間來成長,沒有經歷過重大戰事和南征北戰的程昱,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謀士,距離巔峰期不知差了多少。

相比之下,李儒當前絕對是天下第一的謀士,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李儒從底層做起一路輔佐董卓走到了太師,相當於已經通關了一遍。

再加上李儒心狠手辣,底線遠遠低於其他謀士,其他謀士在這個階段自然難以望其項背。

唯一能和李儒比劃比劃的,大概就是賈詡了,畢竟也是一路跟着董卓走過來的,就算出手次數少,但也大多數情況下都做了見證,比其他人更多一些感悟。

“遼軍主力就聚集在北方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這個距離,隨時可能會發起進攻,但是他們似乎在等什麼東西,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繼續進軍!”

郭嘉冷靜地彙報着他們之前探查到的情報。

“呵呵呵,這個宋還真是爛透了!”賈詡面露嘲諷,作為和大宋私下PY交易的主持者,他自然明白這個狀況是什麼意思。

遼國大軍,這個時候,恐怕在等大宋的士大夫把攻城器械賣給他們吧。

畢竟遼國這次為了兵貴神速,幾乎全部都是騎兵,別管有沒有精銳天賦,至少是十萬可以騎馬的青壯,幾乎算得上是傾盡全國之力了。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金國完顏阿骨打氣勢洶洶,想要滅遼。

而遼國內憂外患之下,完全打不過金國,只能調轉槍頭,將矛盾轉移向大宋,希望通過一場戰爭讓大宋掏錢,使得他們遼國國內度過危機。

只要能穩定國內局面,遼國還是有信心和金國一戰的,畢竟金國在他們眼裡還是後起之輩。

當下金國不可當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內部局勢混亂,很多小部落雖然在遼國的管控之下,但是內心都倒向了金國,可謂是民心不存。

所以遼國上層才孤注一擲,打算從大宋身上搞錢,然後用實打實看得見的利益籠絡人心扳回局面。

和穆易打的主意基本一樣,遼國花費重金從宋朝內買了一堆攻城器械,打算憑此攻城掠地,然後從大宋身上狠狠的撈一筆。

畢竟就他們所探查的消息,宋朝國都半年的花費,就能頂的上他們遼國一年的所有花銷。

這種堪稱誇張的富裕,如何能不讓他們心動。

所以遼國把國內基本上算得上是中流砥柱的人手全部拉了出來。

十一曜和二十八星宿。

領頭的是十一曜星將之中的土星曜。

中央鎮星土星上將兀顏光是遼國第一將軍,手中有仙人所傳授的太乙混天象陣。

計都、羅喉、紫氣三個曜星都是遼國的皇親國戚,本事算不上厲害,只能算是平平。

太陽、太陰,一個是御弟大王,一個是天壽公主。

太陽星將的幾個兒子倒是還行,四個兒子和梁山五虎將交手都算是不分勝負。

真正厲害的是剩下的幾位,

東方青帝木星大將只兒拂郎、西方太白金星大將烏利可安、南方熒惑火星大將洞仙文榮、北方玄武水星大將曲利出清。

四人分別代表四象,手下各自七位星宿將,合計二十八星宿。

雖說這些人被梁山的人擊敗了,但是打大宋的時候,那可是一點都不手軟,宋朝的軍隊幾乎被這些人打的連連敗退。

要不是破不了一百零八星君的氣運和不死之身,遼國也不至於敗的那麼憋屈。

三十九顆星辰對一百零八顆星辰,完完全全處於一個被克制的狀態。

不過對於他們來說,穆易可能更狠,畢竟穆易手握紫薇帝星,先天高他們一個檔次,再加上還多了一個南斗北斗,遼國被克制的更要命了。

遼國的部隊構成,十萬人中有一般都是正經騎兵,只有一半是騎馬步兵,也是攻城的主力軍。

本來遼國拿騎兵攻城,還不帶輜重就是個笑話,但是架不住大宋裡面有能人,愣是手眼通天把這些制式器械賣給了遼國。

而現在遼國要用他們從大宋買來的東西,來打穆易他們了。

這也是童貫的謀略,合縱連橫,一面聯合穆易抗遼,一面聯合遼國滅穆易,他就帶着宋軍在一旁隔岸觀火,等待着最後勝者的出現。

如果是兩敗俱傷,他也絕對不建議一起滅掉,給他的履歷上平添一筆功績。

反正成或不成,花費的都是一些金銀罷了,

他們大宋,可能缺明君、名將、名臣,但是絕對不缺金銀,可以說大宋就是一個聚寶盆,每年歲幣什麼的頂多能夠佔據大宋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對於大宋來說,能花錢買平安,就花錢買平安。

不過大宋也沒想到,資敵一時爽,全家火葬場,靖康恥直接把大宋釘在了恥辱柱上。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