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人聲嘈雜。
來長安街的鋪子里檢查門窗的李淵,本不想摻和這場熱鬧。
前兩日與同窗閑聊時,聽到傳言,說今年春日或許會開恩科。
從院試到鄉試再到會試,按照雲朝的制度,是三年一回。
院試得了名次便有秀才功名,鄉試佔了榜單便是舉子之身,會試若名列前茅,便成為進士,可以參加殿選,由陛下親賜官職,榮耀加身。
他中了秀才之後,也參加了第一年的鄉試。
可當時年紀尚輕,祖籍又在京城這等盤龍卧虎之地,第一年鄉試如他所料地敗北。
後來苦讀三年,一切準備好後,家中卻出了變故,祖父去世,他需要在家為長輩守孝,不得參加任何科舉選官考試,便又錯過一回。
下一次鄉試,原本要三年後了。
可當今陛下為了籠絡天下學子,為了儘快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準備在明春再開一場鄉試,從各地多尋些人才來,登記在冊,留着以後備用。
當然,這只是在學子中間流傳的小道消息,尚未有明文公布出來。
可無論是否重開恩科,他都得全力以赴。
一個秀才之身,在這權貴如雲的京城裡頭,實在太卑微了。
卑微到......連雲府的門都踏不進去。
想到那日在雲府發生的事情,想到攝政王府下人那高高在上的姿態,想到母親回家之後鬱鬱寡歡的模樣,李淵眼底閃過痛悔和堅韌。
唯有讀書,唯有求學,唯有在科舉中拿到名次,登上那金鑾殿得見天顏,他才有翻身的機會,才能去追尋......
他想要的東西。
將門窗鎖好之後,李淵抱着遺落在此的一卷書冊,準備繞開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府溫書。
卻聽到身旁的大漢一邊砸吧着嘴,一邊說道,“我家兒子得了肺疾,藥店的大夫開一味葯得十兩銀子,咱們都是平頭百姓,誰吃的起這稀罕東西啊?”
“聽說饅頭蘸了人血,尤其是被虐殺而死的人血,能夠驅除邪晦、治療咳疾。”
“饒我拿個盆子去接點血過來!我兒子的肺疾便有救了!”
李淵聽到這話,胃裡泛起噁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