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義軍的火器
距離上一次與金軍交戰,已經過了大半年。
義軍現在的火器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以前就已經量產並運用的明代鳥銃、虎蹲炮之外。
義軍又裝備了一些線膛槍,數量不多,只有五十桿。
這東西不多的原因也很簡單:膛線拉制困難。
在“精密加工”的科技樹還沒有點出來的時候,膛線全靠鐵匠手工拉制,製作難度大,費時費力還容易“一個手抖”就廢掉,想要大規模列裝實在困難。
另外,義軍還沒有點到“後裝槍”的科技,現在採用的全是前裝槍。
膛線會使得前裝槍的裝填速度大大下降!
現在義軍中手腳最快的兵,用線膛槍一分鐘也頂多只能打出兩發子彈,普通士兵更慢,要兩分鐘才能打出三發子彈。
義軍現在要對付的是大規模騎兵,射速其實比精度更加重要。
所以岳文軒還是讓大多數士兵繼續使用滑膛槍,只讓五十個神槍手裝備了線膛槍,用來點狙對方的猛安或者謀克。
接下來就是重型火銃了!
義軍以張大樹為領隊,組建了一支重型火銃兵部隊。
人數也不多,就兩百個。
重型火銃沒有拉制膛線,全部採用滑膛槍。
經過多次測試,大伙兒確定了重型火銃的有效穿甲射程,只有十丈。
超過十丈距離,連重型火銃也打不穿鐵浮屠。
而滑膛槍在十丈之內,命中率還算能看,不至於飄飛到奇怪的方向,也就沒有必要給重型火銃拉膛線來降低它的裝填速度了。
最後……
還有四門滑膛炮!
還是滑膛,沒有搞成線膛。
因為膛線在大炮上運用,比在火槍上運用更困難。
線膛炮不但製作困難,還裝填困難,而且膛線會“漏氣”,使得炮彈的出膛動能變弱,射程會變小,初速也變小,威力自然也弱了很多。
另外,大炮的威力遠超火銃,每一次發射,炮管都有很大的磨損,有膛線的炮管會壞得更快,沒有膛線的炮管反而能用得更久些。
不論從易用性還是經濟性上考慮,義軍現在都更適合使用滑膛炮。
——
此時……
義軍的營地里一片熱鬧歡騰,士兵們正在小心地整備自己的火器。
每一個火銃兵,都要確保自己的火銃在最佳狀態,槍管里要掏乾淨,外殼要擦得錚亮,裝彈藥和子彈的油布袋子要確保乾燥,絕不能沾了一點點水。
岳文軒附身的和王趙栻,這一次也沒有再坐鎮即墨不動彈了,而是親自來到了“前線”膠水縣,在兵營里走動着,沒事就開口鼓勵士兵們兩句:“加油!好好打!”
加油是什麼意思?
士兵們有點懵……
岳文軒看到他們獃滯的臉,才想起來“加油”這個詞是燃油汽車問世之後才衍生出來的詞彙,現在的人還聽不懂呢,只好拍了拍士兵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道:“打架的時候,會消耗你腰上的邊油,加油就是讓你加把勁消耗邊油,使出更大的力量毆打對手。”
士兵們恍然大悟:“王爺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