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神童馬鈺(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84章 神童馬鈺

“是的,需要馬員外相助。”吳加亮還真是簡單直接,他這官兒和別的官兒的風格,完全就是天上地上,別的朝廷命官一句話里三個彎彎繞繞,但吳加亮卻是流寇作風,說話單刀直入:“俺們本打算說動萊陽縣令和縣尉出手,但那兩人屍餐素位,只想混日子,對響馬之事不管不顧。指望他們是指望不上的,所以俺想直接和萊陽縣的鄉紳大戶們聯繫。”

馬聲稍稍一思索,馬上明白了:“宮大王的意思是,由俺來出這個兵?唉……俺雖然能組織趕不少鄉勇,但戰力堪憂,不是響馬賊三合之敵。”

吳加亮:“你的人不必出手,俺的人來對付。”

馬聲大奇:“啊?宮大王要出手?那還要俺有何用?”

吳加亮:“你不對付俺們即可。”

馬聲腦子有點懵,短時間時沒想明白這是啥意思。

但就在這時候,大門外鑽進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正是幼年馬鈺,馬從義,他懷裡還抱着一大堆竹簡,那竹簡被煙熏黑乎乎的,但他卻像寶貝似的捧在懷裡。

岳文軒看到這一幕,心裡暗笑:小傢伙挺能幹的,真鑽進廢墟里把王弼版的《老子道德經注》給找出來了啊。

馬從義一進大廳,就開口了:“四叔!他們自己就是土匪,數百人過來,一路上那不得鬧個雞飛狗跳?”

他這一說,馬聲“咦”了一聲,終於明白過來。卻沒想到,自己的反應還沒有六歲大的侄兒快。

想到這裡,不禁對馬從義露出笑容:“大人們在談事,你跑來偷聽做甚。”

馬從義:“這事情關乎這裡每一個人,小侄也有一份。”

馬聲也就不多說了,他知道自己這個侄兒雖然年幼,卻經常有老成之見,讓他在這裡聽着也行。大哥就是想讓這孩子多些眼光見識,才允許他經常跑到自己家裡來玩。

從牟平縣來這萊陽縣,路途可不近,對於一個六歲孩子來說著實是舟車勞頓,但他並不以為苦,反而享受在其中。

經常在外跑,眼光見識便遠超同齡,馬從義小小年齡已知民間疾苦,還略微知道目前膠東半島的形勢。

馬聲自己暫時還拿不定主意怎麼面對宮大王,見有侄兒攪局,乾脆就任由他,如果侄兒說錯什麼話,也可以說他六歲小孩不懂事,一笑而過,不至於得罪了宮大王。

馬從義將手裡的竹簡放在地上,面對吳加亮:“這位叔叔,宮大王跑到萊陽來剿匪,這事兒聽起來有點玄乎。小侄前幾天還學了一個新詞,叫做:賊喊捉賊。”

岳文軒心中暗笑:有趣了。

吳加亮啼笑皆非地看着眼前的孩子,小孩子說話就是霸氣,馬聲剛才也客客氣氣的說“宮大王”,生怕得罪了人,但小孩子開口就把“賊”字直接嘣出嘴,根本不考慮得不得罪人的問題。

好在他並不是真正的宮大王的人,自然也不會為這個稱呼與一個孩子生氣。

吳加亮在跟隨宋江之前,是濟州鄆城縣東溪村私塾先生,極擅長與小孩子打交道,而且一面對小孩子,就自然露出了教書先生的作派,臉帶微笑,背誦道:“《世說新語·假譎》: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賊喊捉賊這個成語,就出自此篇。”

馬從義:“呀?叔叔雖然是個賊,但也讀過書呢。”

馬聲聽到吳加亮能將《世說新語》倒背如流,也驚了一驚:賊人中居然還有這等人物?隨便說一個成語,就能背出相應典籍出處?俺可做不到。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