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車陣
說到戰車的沒落,就不得不提騎兵。
春秋戰國時期,戰車大行其道,但是從漢朝開始,戰車就幾乎消失在了戰場上。
究其原因,是漢朝的騎兵極為強大。
騎兵強大還玩什麼戰車?
但到了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的騎兵又不行了,於是揚長避短,便採用布置車陣來抵禦騎兵,不過此時戰車的種類型態與作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過去的主動進攻衝擊敵陣開始變成單純的防禦武器,以戰車圍成的車陣阻擋騎兵。
東晉劉裕北伐時,曾用車陣大破南燕數萬鐵騎,並幫助北伐大軍一舉滅亡南燕。
但到了隋唐時期,戰車又一次不受人待見,走了下坡路。
為啥?
因為隋唐兩朝的騎兵又強大起來了,騎兵強大的時候,我看戰車一眼都是我輸。
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中原王朝騎兵強時,戰車沒落。中國王朝騎兵弱時,戰車再起。
於是後世就有學者提出了疑問:宋朝騎兵那麼弱,為啥不把車陣又撿起來?
原因眾說紛紜,公公用不太聰明的腦子猜測,大約有兩個理由,一是北宋時期,北宋輸得太快,被金國兩仗錘平,沒來得及玩戰車。
二是南宋時期,偏安長江南岸,水網縱橫,戰車使用不便。所以南宋也不發展戰車。
宋朝滅亡之後,輪到明朝抵禦北方少數民族時,明朝的騎兵也不強,就又把戰車撿了起來。
扯遠了,回到故事裡。
馬揚一眼看過去,義軍的軍陣最前面,推出了二十幾輛輕車,這些車都是用人推的,不是用馬拉的。
輕車前面豎起的木板並排在一起,彷彿一道能移動的木板牆。
他用自己的常識,就能猜出來,這樣一大片木板牆,當然是用來保護己方的士兵,抵抗金賊的箭矢。
“但是,這樣一搞還如何交戰?”馬揚奇道:“敵軍的箭射不過來,我軍的箭也同樣射不出去了啊。”
岳文軒笑道:“你看那些木板上,有圓圓的小孔。”
馬揚定睛一看,還真是,每一塊木板上都挖了許多小圓孔洞,不大,也就和杏子的大小差不多。
岳文軒:“我軍可以從這些孔洞射敵人,敵人的箭矢卻很難從這麼小的洞射過來。”
馬揚做了個挽弓的動作,皺起眉頭:“我軍也很難從孔洞射箭出去啊。”
“除非用的不是弓!”
馬從義突然加入了討論:“上一次的戰鬥中,我見過宮大王的人使用一種奇怪的武器,像是一根鐵棒子,發射之時不需要做很大的動作,那小小的射擊孔,似乎就是給那鐵棒子留的。”
吳加亮嘿嘿笑了起來:“你這小孩好聰明。”
馬從義對着吳加亮眨了眨眼,很顯然,他已經把吳加亮認出來了,但他沒有揭穿,小小年齡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智慧。
他們正聊到這裡,義軍的車陣操練已經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