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279章

在愛麗莎和亞瑟所處的時代,已經有很多人看清了人類同盟制度的真面目,他們兩個也不例外。

亞瑟因為看不慣特權階層,不想與他們同流合污,也不想為他們服務,所以才不想加入軍方的科研所。愛麗莎則是完全相反,她很羨慕特權階層,想要加入他們,所以她才早早的參軍,想要成為將軍,加入特權階層。

而在艾蜜和希婭所在的時代,人們還普遍認為人類同盟制度是拯救人類的唯一途徑。艾蜜和希婭都是十六歲志願參軍,想要為人類的生存與繁衍出一份力。

這兩個時代的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極大的差距,因此愛麗莎那句“人類同盟那一套只會讓人心驚膽戰,飽受壓迫,根本就拯救不了世界”,在艾蜜聽來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艾蜜是個喜歡思考的人,還是個喜歡客觀思考的人。她回憶了一下自己從出生,到參軍,再到來到異世界之後的經歷,發現愛麗莎說的有些道理。

在參軍之前,父母和已成年的兄長們都在努力工作,可是不論身為自由民的他們工作的多努力,還是會讓家人餓肚子。餓肚子的時候,家人們只能聚在一起忍耐,彼此說,要堅持,這是不敢上戰場的我們,能為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做的唯一貢獻。

艾蜜一家人的膽子都比較小,他們寧願餓肚子,也不願意上戰場,這樣的自由民在人類同盟中也有不少。後來艾蜜被學校的老師鼓動,腦子一熱就報名參軍,把家人嚇壞了。

母親勸艾蜜說,女孩子只要找個公民嫁了,多生幾個孩子,就能得到生育補貼,今後就不會挨餓了。艾蜜卻因為受到老師的鼓動,堅持要參軍。

參軍後的日子也不好過。在新兵營里要吃很多苦,進入部隊之後就要吃更多的苦。新兵進入部隊之後就是半個月左右的再訓練,然後就會被拉上戰場。五成以上的新兵會死在初戰里,活下來的也要跟着老兵繼續學習,直到成為老兵。

人類同盟軍的部隊每半個月就要輪換一次,每次只能休整不到半個月(上前線和下前線需要時間)。在經歷半個月的苦戰之後,基層部隊的減員率通常會高於百分之四十,陣亡者中有一半左右是剛補充來的新兵,在回到後方之後,部隊才會得到補充。

一旦戰事吃緊,前線部隊就會取消輪換,前線部隊必須死戰到底,直到戰區指揮官決定放棄該段防線或要塞。艾蜜只服役了不到五年時間,卻已經打了大大小小83場仗,戰鬥經驗相當豐富。

可是在戰場上,經驗只能提高生存概率,無法百分之百的保住性命。在基層部隊服役的人,沒有一個敢拍着胸脯保證,自己能在下一場戰鬥中存活下來。所有人的壓力都很大,在休整的時候,營區內經常會響槍,那是士兵或基層軍官承受不住壓力而自殺的槍聲。

人類同盟打的基本都是防守戰,至少艾蜜沒打過反擊戰或進攻戰。每次戰敗,都意味着耕地減少,會有更多的自由民挨餓。每當有產糧區淪陷,就會引發參軍熱潮。

其實艾蜜在服役的時候就想過,戰場上的所有人都在拚死作戰,所有人都很努力了,可是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什麼會越來越小?生存壓力為什麼會越來越大?人類同盟軍的處境為什麼越來越被動?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人類滅亡嗎?

在那個時代,艾蜜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單純的她根本想不到人類同盟制度里的兩大口號都是騙人的。有時候她也會感到絕望,想要自殺。但是一想到只要自己成為士官,得到公民權,家人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她就會打消這種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