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旁邊看着一行流暢俊逸的行書,在筆尖的跳動中,慢慢地浮現於紙上......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在場的幾位老儒看到沈淵信手寫下了這一首《高陽台》,只覺得詞句中深情雋永,含義深邃,卻是和瘦西湖的煙雨迷離景緻契合得天衣無縫!
一時間大家紛紛拍案叫絕,當然這些百姓也不是個個都能看出好來,不過沈解元寫出的詩詞,他們只管大聲喝彩就行了,想都不用想必然是好的!
沈淵讓龍小羽進屋裡拿出了地圖,展開之後放在了這首《高陽台》的旁邊,笑着對大家說道:
“既是修橋,那就該是為了方便行人出入,也不用修在遊人如織,根本不需要橋的地方。”
“與其讓咱們江南父老的心意,變成瘦西湖上的一處景緻。還不如讓它方便城內外居民出入,為附近的鄉親提供便利,那才更好。”
說著沈淵指着地圖上的一個地方說道:“要我說,就把這座橋建在咱們瘦西湖上‘醉月飛瓊’、‘疏林觀風’一帶。”
“這裡正好缺一座橋,附近的百姓若是不乘船便要繞行很遠才能進城,有了這座橋,大家就方便多了。”
聽到沈淵的話,這些江南百姓的心裡不由得心悅誠服!
要說還是他們的沈公子,看人家這人品心腸,胸懷氣度,真是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