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沈淵當初的舉動,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殿試中這樣奇異的結果......沈渙和華潛都是看過沈淵當初那封信的,裡面的內容也曾讓他們耳目一新,自然記住了其中的一部分。
而當時在沈淵的家裡,負責一份份抄寫信件的人,除了沈淵本人之外,還有在他家裡讀書的沈玉台,和沈淵是近鄰的柳如青,再加上沈淵的妹妹沈瀾。
所以柳如青沈渙華潛他們,多少都知道一些沈淵信上的內容。因此在奉天殿作出各自那篇策論的時候,全都是言之有物......這可就一下子拉開了他們和薛天策的距離!
......
至於燕雲舒......以他的出身,對災民這些東西壓根兒都不感興趣,所以一篇策論寫得跟其他人沒有任何分別,除了詞藻華麗,文采斐然之外,基本上都可以歸於空洞無物的那一類。
所以當殿試結束後,大家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原本他們的文采就不錯,再加上一條條確實有效的方法。雖然沒有沈淵的策論那般自成體系,理論完備,將原因都解釋得清清楚楚,但也足以技壓全場了!
所以此刻的柳如青、沈渙還有華潛的心裡,都對沈淵充滿了感激......尤其是柳如青!
他還記得當初他們在沈家院子里奮筆疾書,抄寫信件時的場景,柳如青心裡清楚得很。
即便是當時的沈玉台,甚至是沈瀾妹妹......假如他們能通過會試,到了殿試策論的那一關。他們憑藉著那時的記憶,也有可能一舉衝進前三!
這般奇妙的際遇,真是讓人聽起來又好笑又想哭,這一切好像是早已註定。
沈少爺英雄肝膽,兒女柔腸。他對那些戰後災民的關愛與幫助,最終卻成就了柳如青他們,今日的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