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5章(2/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在這個時代,大明和海外的貿易最主要的產品就是絲綢。而掌握了紡織機械的生產,沈淵就會在競爭力方面具有天然的巨大優勢。

到那個時候,他想壟斷整個絲綢產業都是易如反掌。所以沈淵才把紡織機械的重要性,放在了僅次於蒸汽機的第二位。

至於紡織技術......不好意思,沈淵基本上是個外行。

但是民間的能工巧匠,一旦有了精良的鋼鐵作為材料,同時還有蒸汽機作為能源,在沈淵海量金錢的刺激下,想必他們改進紡織機的能力也絕不會差了。

......

說到紡織,這裡邊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這也是沈淵這些日子研究紡織技術時逐漸發現的。

古代用來織布的機械,基本上都是用竹木製成的,整個織布機的核心就是一個框子。

紡織的人先要在這個框子上,把一根一根的線密密麻麻豎著排列好。

這些線裡面,奇數的線和偶數的線要分開,分別綁在前方的一根棍子上,然後把奇數線提起來,在空隙里扔過一根帶着線的梭子,然後再把偶數線提起來,再把梭子扔回來。

這樣一根一根的線橫豎交織,一塊布就織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豎的叫經,橫的叫緯,“經緯”就是這麼來的。

排列這些線的時候叫組,製造的過程叫織,“組織”就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