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個呂怯勺從火槍裡面挑出一支,把它端在手上之後,這傢伙的氣質整個就變了!
......
“怯勺”這個詞是京師土語,意思是出洋相、不懂行、鬧笑話的意思,同義詞是“土鱉”......
這顯然是個外號,不是他的大名兒。
不過盪這位呂怯勺拿起火槍的時候,卻是沉穩異常!
只見他從容不迫地檢查槍膛葯池,龍頭火門,之後關上火門,從槍口倒入火藥。
他右手的火藥葫蘆“唰唰”作響的在槍膛里傾入火藥粉,左手卻按在槍口上,食指和拇指形成了一個杯口的形狀。
這樣既可以防止火藥被風吹走,又能擴大槍口的直徑,使火藥不至於倒出槍口外......看他的動作,真是熟練之極!
等到他倒完了火藥,又用通條插入槍口,三下把火藥夯實,然後伸手到桌上的袋子里,拿起了一顆圓溜溜的鉛彈。
鉛彈送入槍口,呂怯勺信手從身上的衣襟上拽下來一塊破布片,團成團塞進槍口裡,然後再次用通條夯實。
這個布團的作用,是防止鉛彈和火藥從槍口滑落,在作戰時應該是配發紙團的。但顯然他們這個軍營里窮得連張紙都找不着。
沈淵看着他的動作精準熟練就知道,這個呂怯勺的射術一定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