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在宋末元初的時候,由阿拉伯人蒲壽庚“提舉泉州市舶司”,換句話說,那時候的泉州海關領導,實際上是一個外國人。
當時這位阿拉伯商人利用泉州港大發橫財,據說他的船隊一次被賊人打劫的時候,就曾經損失過四百艘貨船......由此你就知道,這位大商人船隊的規模有多大了。
然後在明朝中頁,泉州港卻因為倭寇橫行,慢慢凋敝下來。
接下來再看看福州港,為什麼說琉球那裡的居民,故鄉是福州呢?
這是因為大明洪武廿五年,當時琉球中山王察度在到大名朝貢的時候,曾經請求大明賜予他們一些中國人丁,好讓他們更好地學習華夏文化和通商往來。
明太祖接受了察度的請求,隨即賜“閩中舟工三十六姓”,跟隨察度去琉球定居......也就是這閩中三十六姓,一直在琉球負責造船航海,商業貿易,文書管理之類的工作。
所以每次琉球派商城過來,上面都有大量的大明血脈,由於他們的家鄉都在福州一帶,所以自然會選擇福州港,作為他們必經的港口。
至於月港,則是自己發展起來的。
因為此地可以讓船隻躲避風雨,同時周圍的群山又擋住了倭寇,使他們無法進犯港口。所以在明朝初中期倭寇橫行的時候,月港卻在漸漸的越來越繁華。
到了現在,月港已經是福建境內第一大港,所以這泉州市舶司下轄三港中,真正的泉州港反而比不上福州港的地位,也及不上月港的繁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