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用機械紡織出來的棉布被稱為“洋布”。那可真是一匹布織下來,上邊連一個疵點都沒有,不但光滑平整質地均勻,從外觀上看起來也高檔了許多。
而且機械織機還能將布匹織得更厚或者更薄,可以隨意織成更柔軟或者更結實的棉布,無論是穿着舒適還是手感外觀,都比手工紡織的棉布要強上百倍。
紡織工業里還有其它的品類,比如說羊毛,在保暖性和面料的筆挺方面,絕對可以讓這些古代人大開眼界。
更何況還有毛呢這樣保暖性極強的產品,至於“大絨”這種絨布,被這個時代的歐洲稱之為天鵝絨。一旦用機器織造出來,那價值可是高到離譜!
此外還有適用於江南一帶穿着的亞麻布......在這個時代的手工麻布都是窮苦人穿的,說實話在質感和厚度上,怎麼看怎麼像是麻袋。
可是現代的亞麻布料是什麼樣?我想每個人都是心中有數。而且亞麻原料則是更容易獲得,也是極其廉價。
再加上紡織的下游產品,成衣紐扣,設計銷售,鞋襪帽子,頭巾內衣,工業化的生產更是可以提供無數的工作機會!
沈淵的市場也不僅僅限於大明一地,這些紡織品,以後都將會被他傾銷到世界各地。
到那時,憑着幾匹棉布就從原住民手裡換幾個小島這種事,就再也輪不到歐洲殖民者去做了。
那時候花着高昂的價格,穿着機器織出來的布料衣服的,將會是所有的歐洲人!
而這個龐大的產業卻因為重工業的集中發展,讓沈淵的手裡有了最終控制權......這就叫工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