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村不遠的那個大豐村聽說了嗎?人家那裡就出了個名人哩,記得是叫啥高順來着,聽說人家現在都在軍中當官兒了。”
“而且話說回來了,秦王殿下對咱們百姓這麼好,讓三兒從軍幫着打仗咋了?”
老人理直氣壯的說著。
要是他再年輕十幾歲,加上腿腳還是好的,他也去從軍打仗。
“咱就是不樂意!哼!咋了?”
老太太才不管那些,反正她唯一的兒子就是不在家。
“你你你,婦人之見!”
“呦呦呦,老張頭,你這是在那裡學來的?怎地也學會了讀書人的話了。”
“關你屁事!”
老人火大,懶得理會老太太,悶悶不樂的坐回了炭火堆邊。
“爹,其實娘也不是那樣想的,只是她想張郎了。”女人在旁邊解釋着。
“別跟他說,這老頭就是惹人煩。”老太太說道。
老人更加不開心了。
“爹,您就別跟娘慪氣了!其實娘從不怨秦王殿下的,因為要是沒有秦王殿下,咱們一家人現在都還是餓着肚子哩!”
在以前,他們這一家人可沒現在這種坐在炭火邊閑談的興趣,因為都是餓着肚子呢。
像他們這種偏遠的地方,那些鄉紳厲害得緊,田地還全都是人家的,他們只能做佃戶,每年幫着種地的收成,八成都得上交。
僅靠着那麼一點微薄的糧食,完全撐不起這五口之家。
更別提像如今這般還有閑錢偶爾購置些吃食之類的了。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從秦王殿下來到秦地開始。
那些吃人的鄉紳老爺,全都被拉去砍了,他們的田地,也是全都劃分給了當地的百姓,讓百姓們也能有自己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