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趙桓此言,絕非狂妄輕敵,而是基於戰場態勢分析後的結果。
要知道,完顏婁室每一步指揮過後,趙桓都會帶領天機閣,進行近乎“鑽牛角尖”一般的分析研判。
如果說,易州戰場是一盤棋,當完顏婁室落子的那一刻,趙桓就已經把接下來幾步,甚至十幾步棋局走向,都提前研判透徹。
任何人都可以狂妄,但狂妄的前提,是要有狂妄的資本。
完顏婁室麾下一萬大軍的配置,為五千騎兵,三千戰卒,兩千僕從軍。
光是根據配置情況,就可以斷定,完顏婁室根本打不了陣地戰和長時間的消耗戰。
但偏偏完顏婁室的任務是拖住趙桓,那麼他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堅壁清野,把易州變成一片死地,屯兵和物資於後方,派出麾下所有騎兵,遊獵於易州。
如此一來,在不調動步戰的前提下,光靠騎兵,就可以拖住趙桓。
道理很簡單,依靠騎兵的高機動快集結優勢,便可做到“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的戰術理念。
見現場眾人還是一頭霧水,趙桓便將整個戰場態勢,進一步研判分析出來。
“如果本王派小股部隊出城,勢必會遭到金國騎兵的圍攻。”
“五千騎兵,短期內可以在易州任何一個點進行集結,因此只要本王派出的兵少於三千人,就會始終面臨被圍殲的風險。”
“想要無視騎兵的威脅,就至少要派等量戰卒。”
“而五千戰卒,還需要大量僕從軍協同,如此一來,大軍的規模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每一次調動,對於物資後勤的消耗都是驚人的。”
“完顏婁室這五千騎兵,就像是一把刀子,抵在本王的咽喉處,無論本王如何應付,都會被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