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213章

老國公喟然長嘆,緩緩搖了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靖家世代投身軍旅,為了守護江山社稷,死在沙場上的族人不計其數。你祖父更是慘死於如今北狄可汗的刀下,背負着如此深仇大恨,你父親又怎麼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背叛家國,給北狄人提供情報呢?”

他微微頓了頓,情緒陡然激動起來,忍不住猛地拍案,震得桌上的杯盤都跟着顫了顫。

他接着道,“這個道理,我心裡清楚,朝中不少有識之士、武將們也都明白。可當時的形勢,實在是太過兇險,有些人已然殺紅了眼,只要有人膽敢為恭王或者靖家說一句公道話,就會被立刻扣上同黨的帽子。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家族血親,誰又敢輕易開口,連累族人呢?”

靖疏月靜靜聽着,心情卻如翻江倒海般複雜難平。

她深知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可那麼多朝中大臣,眼睜睜看着靖家被誣陷,一步步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向先帝訴說真相,這實在是讓她感到心寒。

要知道,京中這些人能享受如今的富貴安穩,那都是無數像靖弛這樣的將士們,在邊疆浴血奮戰、拚死守護的結果。

若沒有他們,北狄人、西戎人,還有西南的百夷人早就長驅直入,入侵中原,這些人又怎麼可能過上舒坦日子?

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數十萬守護邊疆的軍民,就這樣淪為了上位者權力博弈的犧牲品,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們伸張正義。

不對,他們也算是為那十萬軍民伸冤了,那些對靖家的口誅筆伐,每一句都好似在為冤死的軍民喊冤叫屈。

可諷刺的是,唯獨沒有一個人敢為靖家說一句公正的話。

靖疏月越想,心中的憤恨就愈發濃烈,彷彿要將她整個人都吞噬。

老國公敏銳地察覺到她內心的怨恨,委婉地勸說道:“當年證據看似確鑿,並非僅憑一腔熱血去求情,就能輕易扭轉乾坤的。”

他頓了頓,又接着道,“不過如今你們已經找到了關鍵證據,情形自然與當年大不相同了。”靖

疏月聽聞,唇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譏笑。

老國公說這番話,多半是想寬慰她,可她又不是三歲稚童,怎會天真地信以為真?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