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江臨夏的攝影手劄·取景框里的文明代碼
我對相機最初的印象,是在九歲那年父親的火葬日。殯儀館的停屍間寒冷徹骨,好似富士膠片的儲藏櫃,冰冷的空氣彷彿能將時間凍結。
母親把沾着父親車禍血漬的理光KR-10塞到我手裡,指着焚化爐中跳躍的火光,聲音平靜卻又透着不容置疑:“拍下這個瞬間,死亡是最誠實的顯影液。”
我顫抖着食指按下快門,取景框里裊裊升起的青煙,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底片上蝕刻出人形。
後來,這張照片在《國家地理》少年組獲獎,評委給出評語:“死亡與新生在1/60秒間達成和解。”
當時的我,只是懵懂地按下快門,卻沒想到這是我與攝影不解之緣的開端,也是我窺探世界真相的第一道縫隙。
大學報到那天,熱鬧的校園裡各社團招新攤位琳琅滿目。
我在非遺社的攤位前停下腳步,唐玖拾穿着漢服,廣袖輕輕掃過我的UV鏡,逆光之下,他衣服上的金線螭紋在取景器里瞬間炸成了絢爛的星雲。
與此同時,段君彥的鋼琴聲悠悠傳來,他腕錶的反光在CS傳感器上劃出貝葉斯曲線。那一刻,畫面與聲音交織,在我心中構成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感覺。
回到宿舍,我對着剛沖洗出來的照片喃喃自語:“這是愛情的概率分布圖。”室友們都以為我瘋了,可她們不懂,在那清脆的快門聲中,我彷彿聽見了銜尾蛇儀的神秘嗡鳴,那是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聲音。
日子在看似平常中悄然流逝,直到第378次循環時,我偶然發現SD卡里殘留着奇怪的記憶。
照片的EXI息顯示拍攝時間竟在未來,畫面里唐玖拾耳後的挑染比當下長了0.3毫米。這一發現讓我驚覺,這個世界似乎隱藏着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那之後,每次重置,我都會拍攝相同場景,仔細記錄下段君彥袖扣的偏移角度、周硯白眼鏡鏈的纏繞次數、小十一發旋的生長軌跡。
這些看似瑣碎的數據,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匯聚成破解循環的關鍵密鑰。
直到有一天,周硯白在暗房找到我,那時顯影液正緩緩吞噬着9414張重複的底片,他的話讓我如夢初醒:“你是唯一不受銜尾蛇儀影響的觀察者,因為你的鏡頭在創造新時空。”
原來,我手中的相機,不只是記錄工具,更是改變世界的鑰匙。
校慶那晚,校園裡熱鬧非凡。當《Call
of
Silence》的鋼琴聲與琵琶輪指巧妙融合,奇妙的事情再次發生。
我的取景框突然分裂成1914個平行畫面,每個畫面里的唐玖拾都在緋紅廣袖中藏着一把鑰匙,有的是明代魯班鎖,有的是敦煌藏經閣銅匙,甚至還有731部隊實驗室密碼筒。
段君彥在暗房顯影燈下解開領帶,神情嚴肅地對我說:“按下快門就是選擇未來,江學姐,你才是真正的執劍人。”
從那一天起,我拍攝的每張照片都自帶量子加密水印,小十一說那些像素點裡藏着文明基因鏈,而她則在數學作業本上寫滿破譯公式,我們彷彿在探索一個全新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