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估計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
北 京的潘家園,天津衛的沈陽道。
那都是古董文物的集散地。
天津的沈陽道那時還沒有,等到了後邊我衣錦還鄉,回到心心念念的天津衛後,咱再細說。
現在就先說說這北 京潘家園。
說起潘家園的淵源,它本叫潘家窯,是一個姓潘的開的燒磚窯。
清末民初,這裡逐漸形成了鬼市,鬼市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我簡單解釋下。
鬼市就是三更半夜的開市,天亮收攤的夜市。
當時,有不少落寞貴族,紈絝子弟,小偷小摸,盜墓挖墳的來這裡出手自己手裡的貨。
這些貨大多來曆不明,買賣雙方謹守“寶貝不問來路,照物不照人。”的規矩。
這個規矩一直延續到現在。
新中國成立了,取締了北 京城裡的鬼市。一直到八十年代,隨著78年改開,和市場經濟的逐漸繁榮,潘家園才再次的繁榮起來。
隻不過那時的潘家園就是買廢舊物品,家具的市場。
一直到我來北 京的前一年,也就是八五年,潘家園的鬼市再次的出現。
我們那個年代,潘家園鬼市都是淩晨才開,很多人拿著手電來尋寶。
有人打趣道:“北 京城每天淩晨有兩個地方人頭攢動,一個是天 安門,都在昂頭看升旗,一個是潘家園,都是低頭尋寶。”
當時,潘家園的市麵上流傳著不少用小錢換重器的財富傳說。
有人花15塊錢買了把寶劍,轉手賣了五千,有人三百買了個碟子,結果是元青花,轉手就是三十多萬。
這還不算什麼,聽說,當時有家店裡擺放著一件,乾隆年間的破罐子,不僅足底缺角,而且瓶身有衝天的裂紋,關鍵還沒蓋子。
在店裡擺了七八年,無人問津。
結果有一天,來了個老大爺,以低價兩千五的價格買下。
沒過多長時間,這件缺胳膊少腿的瓷器,出現在了拍賣會上。
光起拍價就四十萬。
原來,這老頭是個老狐狸,看到這破罐子就一眼相中。
彆看這罐子破,但是有明代早期特征的“蘇麻離青”料,胎質是麻倉土,月亮底,真真正正的明成化年間的罐子。
而這個罐子拍賣成交落地價格達到驚人的130萬。
被一個香港的收藏家收藏了。
這個事,當時在潘家園和收藏界很出名,聽說,當時的店主直接一氣之下關了生意,直接退出了這行。
而那個老大爺聽說是個行家裡手,就是專門撿漏的老狐狸。
在整個古董行都流傳很廣。
當然,這隻是在潘家園的一個小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那時,潘家園真能淘到不少好東西。
不像現在,潘家園可能假貨仿貨贗品太多。。
當時,潘家園主要的進貨來源,一是像我們這樣下洞子的,還有就是有很多淘寶人。
這些淘寶人,不像我們倒鬥的,他們不下洞也能弄到寶貝。
這些淘寶人,就是去鄉下農村收貨。
他們這些人利用信息差。
還有當時農村地區的人們,文化知識相對較低,社會經驗和見識水平普遍不高,用很低的價格下鄉收寶,然後倒手就能十倍百倍的出手。
很多農民家裡的傳家寶都被這幫人給忽悠走了。
有點良心的,會願意多出點,沒良心的甚至用塊糖就弄到了手。
和我們這些倒鬥的相比,那些淘寶人也好不到哪去。
我是拿死人東西,他們特麼的是騙活人。
潘家園這地方怎麼說呢,人蛇混雜,鬼神不分。
有人就有江湖,潘家園這樣的地方,就是一個江湖,
想圖一樂嗬,玩玩。那無所謂。想來發財,你就得有那個本事。
我們坐在車子裡。一路開向了潘家園這個江湖。
沒想到當時年紀輕輕的我,也成了這個江湖中的一份子。
很快車子來到了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