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就在諸葛亮陷入沉思之際。
面前的眾人“嘩啦”一聲,齊刷刷地跪地,由馬謖帶頭。
“丞相,蜀漢如今危如累卵,朝堂動蕩不安,百姓人心惶惶。”
“唯有丞相出山,方能穩住這混亂局面,重新凝聚人心啊!”
聞言,諸葛亮眉頭微蹙,不知在想些什麼。
而跪在馬謖身旁的年輕探子,也滿臉憂色地說:
“丞相,如今曹魏與東吳都在虎視眈眈,時刻準備着趁我蜀漢內亂之時,出兵進犯。”
“我們內部若不能迅速穩定下來加強防禦,一旦外敵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唯有丞相您能統籌全局,調配兵力,共御外敵!”
諸葛亮聽着眾人的話語,心中五味雜陳,神色恍惚。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眼神中滿是感動。
他活至今日,不就是為了興復漢室嗎?
先帝託孤之言,時刻在其耳旁響起。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自那時起,諸葛亮便將興復漢室作為了自己的畢生使命。
為此殫精竭慮,不辭辛勞。
可眼下的局面卻讓他陷入了兩難抉擇。
若自己出山,楊儀的新政必然會受到影響。
楊儀雖手段狠辣,但他推行的新政,如減輕賦稅、鼓勵農桑、整頓吏治等,都已初見成效。
百姓們的生活開始有了起色,朝堂的風氣也在逐漸改善。
一旦自己出山,楊儀或許會因權力的變動而心生不滿。
不僅如此,新政的推行也可能會就此停滯,如今的大好形勢,也將化為飛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