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楊大人,雖說咱們國庫因百貨堂之利而有所充盈,可蜀漢百姓何其眾多,怕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啊!”
正堂之上,孫廉站起身來,眉頭緊鎖。
作為蜀漢朝廷中資歷頗深的老臣,孫廉歷經先帝劉備創業之艱辛,又親見後主劉禪治下民生之不易,對國庫的每一兩銀子都看得比性命還重。
孫廉並非杞人憂天。
蜀漢地處西南,山川險峻,田地有限,雖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卻因連年征戰而元氣大傷。
“國庫之錢,豈能只用於一處?軍備糧草、皇室用度、官員俸祿、災民賑濟,哪一項不是燃眉之急?若將國庫銀兩盡數投入百姓經商,一旦國難臨頭,戰火再起或天災降臨,我等拿什麼應對?豈不自陷於危局?”
孫廉此言,字字如刀,切中要害。
他出身寒微,早年曾為縣吏,深知民間疾苦,更明白國庫乃國家命脈,絕非兒戲。
正因如此,他對楊儀的宏大計劃雖心存敬佩,卻也不得不站出來提醒,生怕這年輕氣盛的大人一時頭腦發熱,誤了蜀漢大局。
楊儀聞言,端坐於堂上,他氣度儒雅,雙目如星,面對孫廉的質疑,他並未動怒,反而不緊不慢地回應道:“孫大人憂國憂民之心,令人敬佩。除朝廷國庫之外,我手中尚有錢莊,可為百姓經商籌措本金。”
此言一出,滿堂寂靜。
眾人皆知楊儀手握錢莊,富可敵國,但將錢莊之財用於國事,卻是前所未聞之舉。
楊儀此言,無異於將私人財富與國家大計緊密相連,足見其膽識。
正堂中,官員們面面相覷,既驚訝於楊儀的魄力,又好奇他究竟有何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