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在這一年的考察期里不得出錯,尤其是食材的採購和保鮮上,一旦吃壞了顧客,或者偽造賬面,立刻送報警察局。不過,若是乾的好,並且承諾十年內不跳槽,就可以與俞夏簽訂合同,分得所在店鋪年收入的一成。
俞記麻辣燙已經開了幾個月,總店的人自然知道生意有多火爆。因此雖然俞夏提出了很多條件,還要求必須簽訂合約,規定違約者要付十倍的違約金,除了一個只是假期在總店打工的學生,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了。
有了總店的人去各個分店任店長,俞夏肩上的壓力小了很多。她只需要去定期查賬,以及檢查店面的衛生和清潔即可。
這個“店長分紅制”不過一月已經小有成效。果然,為自己打工和為別人打工,帶來的激勵效果是不同的,這十一個分店的店長競相搞起了優惠活動。有的實行會員制,比如顧客存滿200元即可打九五折,有的則定期做起了滿減活動,消費滿200元即可獲得一張15元的代金券,等等。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拋去員工的工資、開店的租金和採購費,俞夏的凈收入就達到了十五萬,用不了半年,她就可以將麻辣燙店鋪所在的店面全部買下了。
如果說麻辣燙店走得是大眾路線,那麼火鍋店這塊,俞夏希望把它打造成精品,最好是客人們一提到吃火鍋,首先想到的就是俞記火鍋店。
有了這個想法,她第一個拜託的自然還是俞正立。
他們一家搬到京城沒多久,俞正立的另外幾個徒弟,在幫助大師兄將店鋪平穩過渡以後就追過來了,張巧兒懷着身孕,他們不方便打擾,暫時都住在俞夏的那個四進的四合院里。
這幾個徒弟,其實都和俞夏歲數差不多,最大的是二師兄,只比俞夏大了六歲,最小的八師弟如今才十二歲,本來都是該上學的年紀,可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孤身一人。有的是孤兒,到了年紀就從孤兒院里出來謀生,有的是被拐賣以後逃了出來,卻因年紀太小,早就忘了回家的路,還有的是家裡的孩子太多養不活,索性放任自由了。
這些人有的是和俞正立在一個工地上打過工,俞正立瞧着可憐就領到家裡來,教他們學一門手藝;有的是在俞正立開了飯館以後上門討飯,正好飯館缺人手就留下了。
俞正立和張巧兒都是心善的人,看着幾個孩子可憐,乾脆收做徒弟,起碼有他們一口飯吃,就餓不着幾個孩子。所幸那幾個人品行都是好的,待俞正立也十分感激,不然單憑他們足以開店的手藝,也不會千里迢迢追到京城來。
俞夏看中的,正是自家老爹的幾個徒弟。
到了京城以後,俞正立的私家菜館也順利的開了起來,因着這幾個徒弟都出了師,俞正立只是心血來潮每日做上幾道菜,菜品隨機,食材隨機,先到先得。
沒想到這麼一出反而成了俞家私房菜館的招牌,不少食客都是衝著俞正立的隨機菜品去的,至於私房菜館的經營管理,自有幾個徒弟幫着打點,可算是給俞正立省了不少心。
“爹,”俞夏湊到俞正立跟前,“那麼多位師兄都在,你就分出點人手給我唄。”
俞正立下班回來,正在用肥皂洗手。聞言,輕輕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搖搖頭拒絕道,“不行!你那幾個師兄,我都替他們打算好了,將來也像你這樣開個私房菜館的分店,他們也老大不小的了,有了店面,早點娶妻生子,你爹我啊,也就放心了。”
“爹,我倒覺得你說得不對。這人各有志,你沒有問過幾個師兄,怎麼知道他們不想去火鍋店當個店長呢?況且我這火鍋店,只要他們定期調製火鍋底料的新品,每日悠哉的很,就算成了家也不必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何況我這火鍋店的店長可是有分成的,看在爹你的面子上,我又叫他們一聲師兄,只要他們當了店長,我許諾,一人分成店鋪一成半的紅利!”
俞正立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我怎麼聽說,你那麻辣燙店的店長,一年還能分到一成的紅利呢?我這幾個徒弟,各個廚藝都是一絕,有他們在,你這個老闆可是輕鬆了不少。別以為你爹是個糊塗蟲,那火鍋店的利潤,可比麻辣燙店的多,你那幾個師兄任一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你才給一成半?”
“那好吧,那就兩成。”
“三成。”
“兩成半!”
“成交。”
俞夏撅撅嘴,賴在張巧兒身上撒嬌,“娘,你快看看爹,我可是她的親閨女,就向著師兄們說話!”
張巧兒挺着一個大肚子,任由她靠在自己肩上,笑得幸災樂禍,“你那幾個師兄,你爹待他們,就跟親兒子似的,平日里娘說他們壞話都不成,和更別說你還想讓他們給你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