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雷厲風行,方是丈夫!(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81章 雷厲風行,方是丈夫!

三人心中均有些不安。

沙婆婆三人早已知道黑山奶奶要來殺陳實,也密切關注此事。畢竟陳寅都下陰間前,把陳實託付給他們,他們自然要保護好陳實。

他們知道陳實斷然不是黑山奶奶的對手,但黑山奶奶真身還在黑山,鹿尾鎮的是新造的身軀,她不可能真身前來,只會動用神相前來。

只要動用神相,便會被他們影響。

虯髯大漢和青羊都是邪祟,而且是比黑山奶奶更強,影響黑山奶奶的判斷,讓黑山奶奶入夢去殺陳實,便可以借黑山奶奶之手,來測出陳實體內的那隻邪祟的等級。

但是,黑山奶奶進去後就沒有出來過。

“當初老陳頭說起小十殺人後,被殺者的魂便不見了,我便覺得有些奇怪。”

沙婆婆道,“青色鬼手固然強大,但吃掉被殺者魂魄的,應該不是青色鬼手。當初我們搶奪陳實的魂魄時,與青色鬼手的主人隔着陰陽兩界大戰,他並未施展出吞噬魂魄的能力。”

虯髯大漢和青羊各自點頭。

若是那時鬼手主人施展出這等手段,他們的魂魄只怕早就被對方吃掉了。

沙婆婆繼續道:“既然不是青色鬼手吞噬魂魄,那麼吞噬魂魄的便另有其人。這說明陳實體內,除了青色鬼手之外,還藏有其他東西。”

虯髯大漢搖頭道:“我們救陳實的時候檢查過了,他的魂魄里沒有藏着其他什麼東西。這個吞噬魂魄的邪祟,到底從何而來?又是怎麼進入陳實體內的?它是何時鑽入陳實體內的?”

他百思不解。

陳實表現出吞噬魂魄能力時,爺爺陳寅都還在陳實身邊,邪祟絕對沒有機會接近陳實。

更為古怪的是,它並未附身,而是藏在陳實的精神世界之中,伺機吃掉那些被陳實殺死的人,或者誤入他的夢境的倒霉蛋。

這種舉止很奇怪。

正常來說,邪祟附身的第一時間,一定會吃掉或者殺死原主人的魂魄,鳩佔鵲巢,然後模仿原主人的舉止動作習慣。

它甚至會模仿到最親近的妻子或丈夫也發現不了的程度,在此期間,它會尋找吃掉身邊人的機會。

但陳實體內的這個邪祟沒有這麼做,它的舉止,更像一種寄生狀態,寄生在原主人體內,讓原主人殺人取得它需要的營養,餵飽自己。

青羊突然道:“黑山奶奶實力太弱,最佳的辦法,是我們親自進去探一探!”

虯髯大漢冷笑道:“不知道其等級,我們便闖進去,給它加餐不成?”

沙婆婆道:“我們只有兩條路,要麼將它從小十的體內逼出來,要麼在小十的夢境中將它殺死。青羊,你不要總是急性子,我們總能找到機會,將它揪出來!”

青羊冷笑道:“你們兩個畏首畏尾,揪出它,不知要到猴年馬月!”

它負氣離去:“我繼續做我的邪祟,有事再找我!”

虯髯大漢目送他遠去,收回目光,道:“婆婆,黑山奶奶應該死了吧?”

沙婆婆嘗試為黑山奶奶招魂,有所發現,搖頭道:“黑山奶奶尚未死絕,她狡猾得很,還在黑山奶奶廟中留下了自己的根。進入小十體內的,是她的相,但在奶奶廟還留有極為龐雜的不凡之力,不會就此死亡。”

虯髯大漢道:“那小十的安危……”

沙婆婆笑道:“她吃了這麼大一個虧,還敢來找小十?我若是她,見到小十便遠遠躲着,不敢露頭。”

虯髯大漢想想也是,笑道:“她只是地方上的邪祟,也敢來招惹小十,膽子真是不小。”

沙婆婆也是笑道:“她竟敢入夢,進入夢中來蹂躪小十!入夢託夢這種事情,連我都不敢!”

陳實早上醒來,出門去看村裡的乾娘,只見那少女兩條胳膊的地方,已經生長出兩條樹枝狀的臂膀。

黃坡村的神樹也變得光禿禿的,一根樹枝都不曾剩下,樹葉也只剩下零星幾片。

不過他發現古樹上又長出許多嫩芽,想來很快便會抽出枝條嫩葉,不至於死了。

村民們則人心惶惶,向古樹獻香獻供,唯恐古樹死了,沒了庇護。

陳實在村中等了半晌,黑山奶奶沒有上門尋仇,讓他有些詫異。等到午後,黑山奶奶還是沒來,便是一隻耗子也沒有看見。

“黑山奶奶多半忘記了此事,又或者覺得不值得因為此事殺我,只是派些耗子來嚇我。”

陳實放下心來,自己只是幫助其他村莊的人驅邪,殺了一隻吃人的耗子,便得罪了這位奶奶,也是無妄之災。

但耗子繁殖的速度快,想來黑山奶奶死了一個乖孫,也渾不在意。

他又等了兩天,黑山奶奶還是沒有來尋仇,甚至附近的村鎮連灰衣耗子也沒有了蹤影,讓陳實頗為納悶。

不過他很快便沒有了關注此事的心思,因為春考臨近,他須得抓緊複習《論語》《詩》《書》等經典,為文試做準備。

對於武試,陳實很有信心,只是文試信心不大。

他雖是跟隨朱秀才苦讀,但只學了兩年,別人卻是在私塾里寒窗苦讀五六年,學習時間比他長很多。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他十年前曾經考過秀才,不知道這次再去考,會不會出什麼差池。

考秀才,中舉人,對陳實來說已是他的執念。

他居住在鄉下,覺得能夠討生活的,除了做符師之外,便是考秀才中舉人了,秀才還沒什麼用,但舉人就可以稱作老爺。

做了老爺後,就可以魚肉鄉民,名正言順的作威作福了。

而且就算不能做官,也可以去投奔金紅纓,進入神機營。

這是他能夠想象的未來的生活。

對於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來說,能在這個年紀規劃未來,已經殊為難得。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