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小周天法界
陳實腦中掀起驚濤駭浪,一瞬間閃過不知多少個念頭。
後土娘娘肯定是了不起的神祇,地仙界萬洲沉浮,皆在她的神力籠罩之下,天外天還有千界,也有她的蹤跡。這樣強大的存在,分身降臨西牛新洲,誰敢阻擋?
但有人偏偏就敢!
從黑暗中掄來,斬斷光芒之橋的圓斧,向後土娘娘分身出手,截斷其去路,顯然有恃無恐!
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膽子?
更讓他覺得恐怖的是,出手之人為何要冒着得罪後土娘娘的風險,也要阻止後土娘娘的分身降臨西牛新洲?
西牛新洲有什麼秘密?
陳實還在思索,便見門戶後方,那柄巨大的圓斧旋轉着再度襲來,將另一段橋樑斬斷。
那段橋樑是華夏諸神的神力搭建的橋樑,用以接引後土娘娘的分身,先前被斷去,後土娘娘分身以長袖相連,但此刻再度斷去,頓時失去了依託和目的地的方位,尋不到西牛新洲!
陳實不假思索,祭出西王玉璽,砸入門戶之中!
他催動西王玉璽,調動西牛新洲五十省所有神祇的神力,幾乎在同一時間,新鄉乾陽山君,青州關聖帝君,拱州媽祖娘娘,濱海王靈官,北盟彭祖,靈州岳王爺等神祇,調動各州縣的神、靈的神力,化作一道道不凡之力的洪流,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突然間,這道洪流伴隨着洪亮的諸神誦念之聲,從天而降,落入西王玉璽之中!
西王玉璽散發比等閑仙器還要強大的波動,向門戶中飛去。
自玉璽中湧出的滾滾神力,將那道神橋再度連接起來,神橋頓時變得清晰許多,飛速延伸到後土娘娘分身的腳下。
後土娘娘微微一怔,循着這道橋樑向門戶走來。
那柄圓斧再度襲來,還未落下,娘娘飄揚的衣帶便拍在斧頭上。
大斧被拍得呼嘯旋轉,如車輪般落入黑暗之中,在黑暗中滾動,不斷迸發出火光,飛速移動,忽然又再度襲來。
圓斧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不斷分裂,頃刻間黑暗中到處都是車輪轉滾動的圓斧,閃爍寒光,從不同方位向後土娘娘分身斬去!
同時還有不少圓斧向神橋斬落!
後土娘娘衣帶飛舞,將四面八方湧來的圓斧擋下,拍飛,忽然又有兩條衣帶從斧光之中穿過,圍繞神橋咻咻旋轉,如同兩條長不可量的巨蟒,將那些斬向神橋的圓斧盪開。
一柄圓斧輪轉,直奔西王玉璽而來,還未接近玉璽,突然一道衣帶飛至,纏住斧柄,將這柄圓斧拉了回去。
陳實見狀,稍稍鬆了口氣。
有西王玉璽連接神橋,再加上後土娘娘有了防備,應該足以讓她的分身降臨。
“陳狀元,該出來了。”外面傳來柳道人的聲音。
陳實遲疑一下,取出一個香爐,又取來三炷手臂粗的香,插在爐中,向著蓮台拜了拜,心中默默道:“娘娘,乾兒子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那香火一人多高,燒個幾天不成問題。
香火之氣裊裊,飄入蓮台,順着門戶向未知的黑暗飄去。
陳實轉身,向廟外走去。
他走在玄黃之海上,看着四周萬千大洲的虛影,心中默默道:“地仙界是飄浮在玄黃之氣上的么?若是如此,那麼玄黃之海便是黑暗之海。可是,玄黃之海為何會變成黑暗之海?”
他心中有更多的疑問。
為何海中有如此多的魔怪?
為何這片汪洋大海阻斷了各洲之間的交通?
為何西牛新洲如此特殊,邪氣污染天地,邪祟吞噬日月?
不過這些疑問,須得等到娘娘分身降臨後,才有答案。
不知不覺間,他走出後土娘娘廟,來到老柳樹下,向柳道人、小椴仙子等人講起自己在廟中的見聞,道:“我修為低微,只怕幫不上忙,只能祭起西王玉璽,借用諸神之力,維持神橋不斷。”
柳道人凜然,道:“我去看看!”
他匆匆進入娘娘廟,過了片刻,又匆匆出廟,道:“西王玉璽威力無雙,聚集西牛新洲的社稷之力,若是玉璽不能抵擋,我也沒有用處。多謝陳狀元援手!”
陳實詢問道:“娘娘還有幾日降臨?”
柳道人道:“廟尚未定,無法降臨。只有廟宇穩固,娘娘才能坐在神龕上。現在廟宇已見形態,後面會越來越快。只是,如今華夏神祇復蘇者,六百四十一位,只有全盛時期的三成。倘若全部復蘇,只消四五天,廟宇便會定形。”
陳實皺眉,他已經儘力去尋找各地的廟宇,復蘇各地的神祇,沒想到還只是復蘇了三成。
柳道人道:“其他神祇,有些被絕望坡徹底滅了道統,無法復蘇。他們是分身降臨西牛新洲,真身未至,這邊道統被滅,就無法歸來。”
陳棠詢問道:“當年諸神道統被滅,發生了何事?”
柳道人道:“絕望坡為了維護天外真神正統,要滅天下神祇道統,清掃各地廟宇,誅殺諸神金身,砸壞神像,伐山破廟。那時,正是真王時代結束,西牛新洲陷入黑暗四十餘年,諸神也庇護眾生四十餘年,實力大損,無力與他們對抗,死傷者眾。娘娘見事不可為,命倖存的諸神沉寂,靜候將來。”
陳棠沉默片刻,詢問道:“在那四十餘年,絕望坡做了什麼?”
柳道人搖頭道:“我們在竭盡所能庇護蒼生,未曾見到絕望坡的人有何作為。”
陳棠失望萬分:“絕望坡屢屢說自己是維護天下秩序,也不過是另一個盤踞在人世間的世家而已。”
柳道人請下朱秀才,道:“你我緣分已盡,你另擇一株樹木罷。”
朱秀才把自己掛在樹上,死活不下來,道:“良禽擇木而棲,柳樹本就招鬼,換一株樹我睡不踏實。我一千多年都是長眠在此,休想讓我放棄我家!”
柳道人屢次勸說,朱秀才只是將上吊繩系得更緊一些。
柳道人無奈,咬牙切斷一截樹枝,將樹枝相贈,道:“秀才,如今咱們兩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