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353章

晨風穿堂而過,捲起秦宸袖中半幅《考工志》草圖。

羊皮紙上"連弩改制"四字硃批猶帶松煙氣息,恰與太子案頭那方洮河硯的紋路暗合。

這位昔年因墜馬消沉的儲君,如今連批閱文書都要用上武德年間征討劉黑闥的舊硯。

因此,在前世發動謀反之際,太子並未倚仗這些力量而是選擇了一個能夠聯絡侯君集的賀蘭楚石為幫手。

可惜這位夥伴卻是個缺乏骨氣之輩。

最終導致叛亂未能成功。

但現在回頭審視,李承乾意識到自己當時做出了極其錯誤的選擇,這些實際上是由其父特意挑選出來輔佐他的真正棟樑之材。

例如封言道就曾擔任過多地刺史及都督之職,治理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再如戴至德,在因受牽連貶謫後依舊能在幾十年後逐漸重返高位並成為受唐高宗李治賞識的右僕射兼繪入凌煙閣功臣畫像之中,足以證明其非凡才幹。

除了擁有出眾的能力外,這些人的實際影響力更是之前心胸狹隘的李承乾未曾認識到的部分。

許多人家雖祖輩已經去世,但是廣泛的人脈網絡依舊保持着密切聯繫,無論是在朝廷重要部門還是地方行政機構,他們都能夠幫助李承乾擴展自己的影響範圍直至覆蓋整個大唐帝國。

只要李承乾不再圖謀造反,就會被視為一個合格的儲君,同時也會被全天下各級官僚所接受和認可。

面對這樣龐大的背景支持力量,哪怕是最看重面子的父親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廢棄掉自己這個太子的位置。

所以,“不犯錯”正是如今李承乾需要堅守的原則。

不過,李恪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李承乾端坐主位,指尖輕叩鎏金螭紋扶手,目光如炬掃過堂下朱紫袍影:"今日廷議之前,且議三樁要務。"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