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娘,”他轉身看向擔憂的母親,"孩兒要參加科舉!孩兒要出人頭地!孩兒要打破那該死的門第之差,告訴蘇家,孩兒並不是無用的窮酸書生!"
母親愣住了,隨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娘支持你。"
......
另一邊,浙東道,嵊縣東隅,有一座狹小破舊的茅屋在風雨中飄搖,屋內陳設簡陋,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堆滿了書籍與文稿的案幾。
這裡,便是嵊縣才子蘇景年的家。蘇景年自幼聰慧過人,博聞強識,對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皆有深刻見解,腹中才學猶如淵藪,旁人皆贊他才高八斗。然而,命運卻好似故意捉弄於他,出身寒微的他,在九品中正制的評定中,被無情地劃到了下下之等。
這一評定,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將他與官場仕途徹底隔絕。那些出身名門的世家子弟,哪怕不學無術,僅憑家族門第,便能輕鬆獲得高位,平步青雲;而蘇景年,空有滿腹經綸,卻只能在這破敗的小院中,望着窗外的天空,徒嘆命運不公。為了生計,更為了能尋得施展才華的一絲機會,他不得不屈身成為世家大族周家的幕僚。
周府,那是一座巍峨堂皇的府邸,朱門高築,庭院深深。蘇景年踏入周府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深深的屈辱與不甘。他每日在書房中為周家大少爺周逸塵代寫文章、草擬書信,周逸塵憑藉著他的才學,在文壇嶄露頭角,獲得了諸多讚譽,仕途也一帆風順,不斷升遷。
而蘇景年,卻只能隱於幕後,默默承受着這一切。周逸塵為人傲慢無禮,仗着家族權勢,對蘇景年百般嘲諷。在周逸塵眼中,蘇景年不過是一個供他驅使的卑微文人,是他獲取名利的工具。每次周逸塵拿着蘇景年寫好的文章,在眾人面前炫耀時,那得意的眼神和嘲諷的話語,都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蘇景年的心。
“蘇景年,就憑你這出身,也配擁有這般才華?若不是本少爺給你機會,你怕是連口飯都吃不上。”周逸塵時常這樣冷笑着對蘇景年說道。
蘇景年緊咬下唇,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卻又不得不強忍着。他深知,在這個世道,自己人微言輕,若與周逸塵起衝突,只會失去這份勉強維持生計的差事,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他只能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坐在小院中,對着明月,借酒消愁,將心中的憤懣與無奈,化作一首首苦澀的詩篇。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蘇景年在周府的日子愈發艱難。然而,就在他幾乎要被這無盡的黑暗吞噬時,一道詔書如同一束曙光,照亮了他黯淡的世界。
這天,蘇景年出門準備買些筆墨紙硯,結果卻看到告示處圍滿了人!
蘇景年好奇一看,結果告示的內容瞬間讓人整個人呆住,站在告示前足足站了一天!從早上站到了晚上,站到所有人都走光了,他還站在那告示前!不斷地品讀着陛下科舉令的一字一句,倒背如流!
而後,他崩潰大哭,他嚎啕大笑,他躺在地上,他興奮無比!
他知道,屬於他的機會來了!
陛下聖明!科舉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