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亭被緊急召了回來。
顧硯特意早點趕回了平江別業。
李小囡向顧硯借人急召劉靜亭回來,顧硯沒能問出來什麼事兒,就讓人看着劉靜亭的行程,趕在劉靜亭趕回平江城的時候,提前回到了別業。
李小囡進到二門內的臨水堂時,顧硯已經坐在臨水堂內,翹着二郎腿喝着茶了。
劉靜亭起身見禮,李小囡直接站着說話,“你見過去棉籽嗎?都是一個一個用手摘。”
劉靜亭點頭,“都是用手摘。有別的辦法?”
“嗯,可以做個小工具,很簡單,有木匠就行。”李小囡答道。
“能快多少?”劉靜亭問道。
李小囡想了想道:“最簡單的一種,至少以一抵十吧?或者二十,三十,也許能更多。”
“也像上次那樣的東西?”劉靜亭又問了句。
上次的東西巧妙極了,好極了,可要做出來也難極了,貴極了。
“上次的東西太難了,這個簡單,簡單極了。”李小囡明白劉靜亭的意思,她已經吸取教訓了。
“別業就有極好的木匠。”顧硯接了句。
“別業不行。我讓你回來,不是為了做這個東西,是為了這個東西做出來之後怎麼賣出去,非常簡單,但凡巧手一點的木匠,看看就會了,我還有一種稍微複雜責一點兒的,但能順便把皮棉里的髒東西也清除出去,也更快。”李小囡沒看顧硯,只衝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別打岔。
劉靜亭下意識的瞟了眼顧硯,想了想道:“現在,提綜織機生意做的最大的是洪家,要不,讓洪家去做,咱們占股?”
顧硯想說話,忍住了。
“嗯,好。簡單那種,只要木匠就行了,怎麼便宜怎麼做,稍微複雜那種得用鐵匠,會貴一些,這兩種賣出去要是有人仿製,隨便他們仿。”李小囡道。
“後面是不是還要別的好東西?”劉靜亭問道。
“嗯,紡線也要去看看,應該也有能改進的地方。”李小囡道。
劉靜亭眼睛亮閃,他這一陣子查看下來,細布的價錢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紗線的價格太貴了,不是因為缺棉花,而是因為從脫籽到紡成能織細布的上好紗線的過程太費人工,太貴太慢了。
“要是去籽和紡線上能快上一倍,細布的價錢就能下來兩成。”劉靜亭笑道。
“快一倍肯定不止,先從去籽起,織布也太慢,也得改,一步一步來。“李小囡笑道。
“今天……”
“今天太晚了。”顧硯打斷了劉靜亭的話。
“在下是說,今天我先去一趟崑山縣,明天我再過來……”
“你明天等在崑山縣,明天一早我陪阿囡過去。”顧硯道。
“是,那在下這就過去崑山縣。”劉靜亭看向李小囡,見李小囡點頭,和顧硯拱手,告退出去,急忙趕往崑山縣。
看着劉靜亭急步出去了,李小囡旋身轉向顧硯,“你那麼多大事,怎麼這麼閑了?”
“我的大事都泥濘着呢。”顧硯說著泥濘,卻沒太多煩惱。他的大事該放的餌料都放出去了,現在要耐心等着。
“那你明天跟我一起去吧。”李小囡笑道。
第二天,李小囡和顧硯趕到崑山縣外的洪家木作坊時,洪老太爺和從洪老爺手裡接管了木作坊的洪三爺,李士寬和李文儒,劉靜亭都已經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