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8章

陳默帶着吳育哲和其他幾位京都工業大學的實習生來到宿舍樓前。宿舍是一間二層小樓,是廠里為數不多的樓房。

1983年的銅城,大部分的建築還是低矮的平房,磚瓦結構,顯得有些破舊。

街道兩旁種着一些楊樹和柳樹,樹葉在晚風中沙沙作響。路燈昏黃,將樹影投射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煤煙味,夾雜着一些泥土的氣息。

“條件簡陋,各位同志不要介意。”陳默邊走邊說道,語氣中帶着一絲歉意。

“陳默段長,我們來實習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一位戴着眼鏡的男大學生說道,他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鏡片在昏黃的路燈下反射出一道光芒。“能為共產主義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我們感到很榮幸。”

“是啊,陳默段長,我們早就聽說了銅城冶鍊廠的輝煌歷史,能來這裡實習,我們感到很自豪。”另一位個子較矮的男大學生附和道,他臉上洋溢着興奮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陳默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他推開宿舍樓的木門,一股淡淡的霉味撲面而來。

宿舍樓內的牆壁斑駁,牆皮脫落,露出裡面灰色的磚塊。樓道里昏暗潮濕,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陳腐的氣味。

宿舍內並不豪華,只有幾張高低床,和基本的椅子桌子。

不過能看出來是精心打掃過的,床單被套都是新換的,雖說有些被洗得發白,卻散發著淡淡的肥皂味。

窗戶是新擦的,乾淨得能清晰地映出外面的景色。最稀奇的是在角落裡放着一台嶄新的,友誼牌洗衣機。

看來廠里想着大學生不遠萬里來到大西北的這個窮鄉僻壤山溝溝裡面,害怕他們吃不了這個苦,特意給大學生安排了一台洗衣機。

八十年代初期,洗衣機還是個稀罕物,很多人家裡都沒有。這台嶄新的洗衣機,在簡陋的宿舍里顯得格外突兀。

陳默將行李放在地上,對大學生們說道:“大家先把行李放好,然後我們一起去食堂吃飯。今晚廠里給大家做了銅城特色肉臊子長面,俗話說‘上車餃子,下車面’,這算是給各位同志接風洗塵。”

大學生們紛紛表示感謝,開始整理行李。

陳默幫吳育哲將行李搬到上鋪,然後開始幫他整理物品。

也許是幾十年的共事,陳默不經意間就將吳育哲的物件擺在了吳育哲往常喜歡的地方,就連吳育哲的毛巾怎麼疊,上廁所可以沒紙但必須要有雜誌的習慣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吳育哲將洗漱用品擺放在臉盆架上,一條藍色毛巾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臉盆旁邊。他從行李箱里拿出一本雜誌,隨手翻了翻,然後放進口袋裡。

陳默看着吳育哲的動作,微微一笑,說道:“你還是老樣子,上廁所也要帶着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