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洪水來了,小海子(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66章 洪水來了,小海子……

李龍進行了短暫的不到一個小時的尋寶之旅後,收穫是四十多張法幣和金圓券——主要是後面有個略大的牆縫裡塞了一沓子。

然後還有三個袁大頭和七八枚銅錢。

這些銅錢和袁大頭都銹了,李龍是不怎麼會處理的,便都用紙包起來,準備帶回去放到自己東屋的那個錢袋子里。

存着唄,反正也不缺錢,現在這玩意兒也不值錢。

打掃了院子,李龍把自行車推出去,鎖門回家。

路過中學的時候,李龍專門騎了進去。他經常來,老校工已經認識他了,笑着給他指着某間教室:

“顧老師在裡面上課呢。”

李龍便笑着對他說:

“老叔,你幫我轉告顧老師,說鞋很合腳,我很喜歡。”

“行哩。”老校工笑呵呵的說道。

李龍騎着車子出了學校,心情是美美的。

不過當他到達村外的葦湖的時候,心情就不是那麼好了。

因為葦湖裡原本流水的溝現在已經快滿了。

這溝深不到一一米,平時偶爾有水,並不多。現在水泛着渾,顯然是洪水到了。

李龍立刻轉道沿着葦湖往上遊走,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小海子。

他還沒到小海子的時候,就聽到了轟隆隆的水聲,顯然這裡水更大。

停好自行車,李龍立刻就跑向了乾溝和乾乾渠的連接處——他雖然上一次給了錢讓隊里出工把這一段挖通,但並沒有看挖的情況。

眼前,是一片非常渾的水面,幾乎將乾溝漫平了,不過乾渠里水還差半米到頂。

乾溝里的水洶湧而下,衝到了乾渠里,然後幾乎九十度的轉折再向東而去。

原本乾渠里的水是挺清的,匯合後也變成了渾水。

讓李龍有些欣慰的是,隊里出工的時候,不僅把乾溝和乾渠挖通了,也預計到了乾溝里下來的洪水對乾渠的衝擊,所以這裡用不知道從哪裡拉來的半截半截的洋灰板(水泥板)擋了好幾層。

所以從乾渠衝下來的洪水雖然衝擊力大,但有洋灰板擋着,不會衝垮渠堤,沒啥問題。

李龍鬆了口氣,然後就看到了,流往葦湖裡的水其實是從小海子閘門口那裡滲出來的,這裡閘門時間太久了,水泥牆體有縫,會滲水。

不過因為當時的工程非常的注重質量,雖然有縫,但那水感覺無論如何是沖不垮閘門的,李龍放心了。

因為有乾渠和乾溝連着,小海子里的水雖然也在往上漲,但距離滿水還差得遠,閘門那裡也在不停的放水,相對比較安全。

李龍轉回去,蹬上自行車再回到葦湖的時候,下車扛着自行車趟了過去。

學生放學咋辦?

李龍想着回到了家。

這時候哥嫂從地里還沒回來,李強也沒放學,李龍一邊做飯一邊尋思着學生放學的事情。

他打算等快放學的時候,去葦湖那裡等着。

李龍還是做的拉條子,用鍋燜米飯是個技術活,他不會,害怕燜成夾生飯那就不好了。

李建國牽馬車先回來,馬上依然是許多豬草——其實也就是灰灰菜、扯扯秧、蒲公英和野莧菜之類的。

他看到李龍在做飯,笑着問:

“小龍,你這在家,我們輕省了不少啊。”

“明天就不輕省了。”李龍一邊下面一邊說,“大哥,明天馬車你用不用?不用的話我打算進山一趟,給他們送些東西,再拉些糞回來。咱們院子里也得種菜了,先上些糞。”

“行啊,明天我不用。”李建國把馬拴好,然後把豬草歸攏在一起,扯過板子舊菜刀開始剁,現在收拾好了,呆會兒可以利用刷鍋水煮豬食。

梁月梅和李強前後腳回來,她也背着一捆豬草,放在了李建國的邊上,一邊解頭巾一邊說道:

“這小龍在,我可享福了,都不用中午人做飯了。”

“明天就得忙了,明天我進山。”李龍盛好面放在灶台邊上說,“進山偷懶一回。”

“那叫啥偷懶哩?伱那才是正事。”梁月梅雖然知道李龍是開玩笑,但她還是糾正說,“你忙你的,我也就開個玩笑。”

李強過來給李建國打下手,把剁好的豬草都放進豬食盆里。等這些收拾完,洗手吃飯。

“葦湖溝里過水了,下午我去接娃娃們放學。”李龍邊吃邊說道,“晚上我去找找隊長,看他是不是安排人下午在那裡守一守。”

“這個你不用管了。”李建國一邊剝蒜一邊說,“大強他爸說他牽驢車在那裡接娃娃,隊里都注意着這事呢。娃娃上學是大事,可不敢耽誤。”

這裡是新建村,除了兩三戶是本地人,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外,其他的都是天南海北過來的,有支邊的,也有逃荒落戶的,還有投親的。因為各地的習慣不同,反倒把一些重男輕女、不讓女孩上學的壞毛病給拋掉了。

再加上這裡吃飽飯還是容易的,又有顧曉霞這樣的上了學考上了老師吃公家飯的例子在先,所以村裡人對教育都很重視,只要能上學,無論男孩女孩,都會盡量去讓上。

聽到隊里有安排,有人主動去接孩子,李龍就放下心來,不過到下午放學的時候,他還是到了葦溝那裡,然後就看到陶建設牽着驢車已經等着了。隊里還有兩個人則挽着褲腿在那裡喧荒諞傳子,看到李龍過來,笑着說:

“喲,小龍也過來接學生放學?”

“嗯,你們也是?”

“對啊。這漲水了,可不能把娃娃淹着。”

李龍狠狠的點點頭,無比的同意這句話。

他沖陶建設笑笑,從兜里掏出煙來給幾個人散了一下。雖然不抽煙,但兜里的煙還是備着的。

一根煙就拉近了距離,那兩個人問着李龍山裡的情況,有說有笑。李龍能感覺出來,自從分了地之後,隊里的人臉上的笑容明顯增多了。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