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網上,幾乎算是密密麻麻的掛滿了魚——至少得有十公斤!
這條網的網眼不小,四指的,上面掛着的都是大板鯽、草魚棒子和鯉魚,五道黑很少,鰱魚也有一些。
基本上都是在一公斤多往上,也掛着有幾條小魚,李龍取網的時候,那小魚粘不牢,直接就跳走了。
即使如此,這一網收完放進袋子里,李龍明顯感覺輪胎就下去一截。
原本以為是開門紅,後面的魚可能沒這麼多,但誰能想到,第二網上的魚同樣多。
李龍收網的時候順着網線往前面看去,明顯能看到,這槽子里,有網的地方,不時有水花閃動——顯然,這些都是活着魚還在網上掙扎。
兩條網塞進尿素袋子里,李龍感覺輪胎一大半已經沒在水下了——這兩條網裡感覺至少有二十七八公斤的量。
再收一條網,李龍不敢收了,轉頭就往回回划,十條網哪怕收一半,李龍覺得都有可能把輪胎壓翻。
陶大強在岸邊看着有點懵,怎麼就回來了?
“大強,你現在跑回家,讓我大哥把馬車套着過來,魚太多,咱們弄不去回!”
“啥?”陶大強有點不相信,“咋可能弄不回去?”
“你看看,這三條網,一袋半,快兩袋子了。”李龍輪胎快到岸邊的時候就已經觸底了,他站起來跳到水裡,拖着那兩個袋子往岸上去,“這兩袋子里的魚就有三十多公斤,你想想還有七條網,那得多少?”
陶大強過來把袋子接過來提到岸上去,他感受到了份量,也不多說話,把重的那袋子背上就大步往回走。
李龍把另外那袋子放在岸邊,然後划輪胎繼續進水裡去收網。
剛進水裡不遠,又扭頭對走出一百多米的陶大強喊着:
“大強,再拿幾個袋子過來!”
原本準備了四個袋子,覺得怎麼都夠了,現在看來還真不一定夠。
“知道了,龍哥!”陶大強回了一句,繼續大步往前走。
李龍又收了三條網,哪條網上魚都有十來公斤,往裡面走,鰱魚多了起來。
不過這時候李龍是沒空吐槽的,不管咋說,魚多總歸是好事。
把這三條網兩袋子放到岸邊,看馬車還沒過來,李龍只好把兩大半袋子倒到水邊,反正被網纏着,這魚也跑不了,能空出來兩個袋子再進去收網。
這回可好,兩個袋子只收兩條網,就差不多滿了,這兩條網的網眼小點兒,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巴掌大的鯽魚。
這鯽魚明顯比小海子里的魚要瘦一些,顏色也沒那麼漂亮,但多啊!
還都是活的!
把這兩袋子魚帶到岸邊的時候,李建國和陶大強已經到了,正在往馬車上裝魚。
“咋這麼多?”李建國也是驚訝。
“可能就沒啥人在這裡面逮魚,這大海子多年就沒放干過水,裡面的魚可不就多了?”李龍說。
“快裝上車回去擇魚吧。”李建國覺得的確是這麼個理,點點頭說道。
“裡面還有一條網哩。”李龍說道,“我還得去收一趟。”
“龍哥,我去收吧?”陶大強說,“你都跑好幾趟了。”
“那你也得能找到地方啊?”李龍笑了笑,“沒事,就一條網,快的很。”
李龍又划進水裡,這回劃過去的確快,但回來快不起來,一來李龍是真的累,二來那最後一條網上魚至少得有十七八公斤!
等到岸邊的時候,李龍感覺自己差不多一點勁都沒有了。
他最後上馬車還是陶大強扶上去的,李龍現在最慶幸的是,感覺魚太多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讓陶大強去趕馬車。雖然從大海子東南岸到地頭那裡沒什麼路,但馬車的膠皮大輪胎倒也不會陷下去。
“龍哥,這些魚……得有一百公斤吧?”陶大強也挺興奮,頭一次逮到這麼多魚。
“有了。”李龍還沒開口,李建國插了一句,“應該不止。咱們回去得趕緊擇魚。”
“今天得分兩個地方賣。”李龍說,“縣裡要去,石城也要去,不然這魚賣不完。”
“嗯。”李建國說了一聲,又問道:“大強,你在縣裡能賣嗎?”
“不能。”陶大強很有自知之明,“我自己弄不下——”
“那我去縣裡吧。”李建國說,“今天隊里油葵已經收完了,到麥場上曬葵花,我就不去了。”
李龍覺得這樣可以。
全村三個居民點,從南往北算三角形排列,李龍所在的居民點在最南面,老馬號在三個居民點中間,大海子在最北面。
所以馬車要從大海子回到李家,得路過東北角那個居民點,顧博遠家就在這個點。
馬車穿過居民點的時候,有狗叫,有在院子里活動,看到李建國牽馬車,都問。
李建國也不隱瞞,笑着說:
“這不,昨天小龍去大海子下網,這今天早上是去取網了。”
“那魚可不少,得用馬車拉……”有人驚嘆。
“是不少,得有七八十公斤吧。”李建國往少說了一些。
“喲,真多!”
聽着也就讚歎一句,然後就過了。
畢竟大家都清楚李龍算隊里逮魚大戶,第一代漁民,現在孟志強他們逮魚還要在李龍之後。而李家現在能比其他人家過得好,也多虧了這小海子里的魚,現在人家又向著大海子進發,還真是吃這碗飯的料。
羨慕是肯定有的,嫉妒就不好說,畢竟大小海子就在那裡敞着,也沒說不讓別人逮魚,這個全憑本事。
路過顧博遠家的時候,老顧正在院子里刷牙,看到李建國,揚了揚牙缸子問:
“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