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農學院已經開學,這時候的大學開學時間和中小學大差不差的那種感覺,不會像後世變化那麼大。
李龍背着雙肩包來到學校門口,出示了工作證,並表示要找吳教授。
門衛很認真的檢查李龍的工作證,還要讓李龍說明和吳教授的關係,找她的事由。
等把這些問清楚後,他給裡面打了個內線電話,打完告訴李龍,吳教授上課去了,讓他在這裡等二十分鐘。
等就等唄,反正今天就這一件事情,所以李龍並不着急,他背着雙肩包在大門外面等着。
可能覺得太顯眼,又往後退退,退到路邊上,找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取下背包放在石頭上,自己就站在一邊觀察着這所大學。
在李龍的眼裡八一農學院,也就是以後的農業大學還是很厲害的——當然可能到後來排名不好,但實打實的是解決農業農民問題的。
當然,他沒上過大學,只是在這麼猜測着。
偶爾會有學生或者老師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出入,出入的人也基本上都會看一眼李龍。
上課期間,裡面隱隱約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並不大。畢竟這不是中小學,不需要集體朗誦什麼的。
兩世為人,李龍的最終教育學歷是初中,所以他對大學還是挺好奇的。
只不過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所以現下也只是感慨一下。
二十分鐘很快過去,門衛盡職盡責,打開門喊李龍進去。
“進去後不要亂跑,裡面許多學生上課,別影響他們。吳教授辦公室知道吧?”
“知道知道,”李龍描述了一下辦公室的位置,門衛點點頭,讓他進去了。
管理的還是挺嚴格的。
李龍進了校門,雖然對學校裡面依然好奇,不過他只是路過的時候左右觀察一下,主要還是往吳教授的辦公室走。
快到辦公室的時候,李龍看到門是開着的,吳教授並沒有在辦公桌前坐着,她正在文件櫃那裡整理文件。
李龍過去到門口,敲了敲門框子,吳教授扭頭,看到李龍還愣了一下,隨即才想起來,拿着份文件轉過身來笑着說道:
“你是那個種打瓜的……小李是吧?”
“是的是的。”
“來來來,請坐。”吳教授笑着把兩人座木沙發上的一些材料收拾出來,示意李龍坐下來。
李龍取下背包坐下來的時候,吳教授已經給他倒了一缸子水:
“來小李,喝水。”
“好的,”李龍接過水問道:“教授剛上完課?”
“嗯,剛上完。”吳教授坐在辦公桌裡面,笑着問道:“今年還種打瓜了嗎?現在情況怎麼樣?”
“前段時間長蟲了,按您教的辦法配藥打蟲,已經打下去了。今年的打瓜長勢不錯,結的也不少,就是咱們農村人大都沒怎麼受過正規培訓,後結的瓜不捨得摘掉,覺得越多越好……”
“沒事的,慢慢來。”吳教授聽着李龍說的這些情況,點點頭說道,“有些科學種植的方法和技術需要實踐之後才能被認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這一點李龍是清楚的。越往後大家就越知道科技種田的好處,什麼測土,鋪膜,規模化等等,農民們也在摸索和學習中前進。
吳教授對於目前的農村發展還是很關心的,一直在向李龍提問題。還好雖然今年李龍在隊里呆的時間短,但對隊里的農業生產還是了解的,大體上都能回答得上來。
問的差不多,吳教授感慨的說道:
“夏天我們去和口裡其他農業高校開會交流的時候,我們這邊和東北那邊的在機械化方面發展的比較好,大面積種植的基礎是有的,而且農民在種植多樣性和經濟作物種植方面認可度和接受度比較高……”
李龍聽着吳教授的話,不住點頭。他結合著自己隊里農民的情況,感覺吳教授說的沒錯。
“……大面積種植和機械化種植肯定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不過從目前來看,優點還是很明顯的……”
“就是大馬力的機械發展還是有點慢。”李龍想想大馬力拖拉機得到十來年後才能開上,就忍不住吐槽一句。
“已經很好了。”吳教授這方面不是內行,但也知道一些信息,“咱們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是有基礎的,但想要進步也是需要一些過程的。畢竟……”
有些話沒必要說的太透,總之兩個人都知道前景很好,但需要時間。
李龍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水,放下白瓷缸子,轉身從自己的背包里取出東西來:
“教授,這是過來的時候從路邊買的桃子,吃着味道不錯,脆桃也能放幾天。”
李龍拿出來的桃子可不少。
昨天從那個賣桃子那裡買了兩筐,其中一筐送給了錢主任和小司,份量不小。
另外這一筐昨天沒動,放一晚上感覺變化不大,早上李龍取了五六公斤裝到袋子里放背包里,再多覺得吳教授不好提了。
看着那個頭大顏色好看的桃子,吳教授笑着說:
“不錯不錯,我們農學院的實驗田裡也有種桃子的,八月份也吃了一些,但真沒這麼大這麼漂亮的。”
李龍送一些水果她還是能接受的。
但接下來李龍把桃子拿出來放在辦公桌上後,又從背包里取出一個袋子來說道:
“前段時間我在山裡幫朋友打牧草,他們送給我一些東西我順便就拿過來了。”
五枝已經陰乾的雪蓮,一張完整的狍鹿子皮。去年送過了玉雕,所以今年就沒再送。
這些都算土特產嘛。
這年頭皮子還是很貴重的東西,李龍也給解釋了一下這是山裡的狍鹿子皮,免得吳教授會誤會是山羊皮。
“這太貴重了……”吳教授立刻要拒絕,李龍卻解釋了原因:
“教授您知道嗎?前年我從你那裡買的那些打瓜籽,去年我哥種了,總收入好幾千了。
今年留的籽又分散到七八家種植,種植面積擴大了十來倍。就算今年價格掉一些,那也是能讓七八戶農民摸到萬元戶的門檻了。
就沖這一點,我送的這些東西還算輕了呢……”
吳教授只對農業種子化肥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有研究,對於農產品的價格研究並不多,這時候聽李龍這麼一說,便笑了,表情裡帶着點小驚喜:
“真的是這樣嗎?那真是太好了。我們學農的,本身就是為了農業農民服務的,能讓農民致富起來,這就真是發揮作用了!好好好,這些東西,我收下了。”
和具體的致富信息方面的相比,吳教授最關心的還是農業種植方面的相關數據,大方面是一個地方的種植結構,比如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經濟作物種植的面積佔比。
第二個就是產量和主要的病蟲害,各種作物均產,各時間段的病蟲害,收穫期等等。
李龍在四小隊也有十年了,雖然最近這兩年主要是在搞錢,但記憶里相關的數據還是有的,前年還是參與了一點地里的種植收穫的,所以基本上還是知道一些。
一直談到中午快吃飯的時候,吳教授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然後邀請李龍去家裡吃飯。
李龍拒絕了,推說還有事情,離開了八一農學院。
走之前吳教授給李龍說讓他打瓜收穫的時候再帶一些種籽過來,學校這邊作為樣本,可能明年還要有實驗田進行研究。
李龍自然是答應了——他出來的時候還在猜測,吳教授有沒有可能帶的學生里就有做這方面研究的,剛好可以共享一下知識。
吳教授看着李龍的背影離開,心裡想着,這孩子沒上大學真的有點可惜。懂的多,對農業科學技術有明顯的敬畏心理,科技興農的想法也很明確。
可惜第一學歷太低啊。
從學院出來,到旅館退房,把吉普車開出來往西而去,李龍打算儘快去北庭那個市場看看,看看賣桃子的還在不在。
雖然車裡有些桃子,但想着回去多分幾家,還是多買一些好。
四小隊也有種桃子的,但都是毛桃。李龍去年買的桃樹苗子目前還沒結。瑪縣也有種桃子的,再過兩年還有培育出五月仙桃。
二三十年後烏伊公路南的梁州戶桃子產業已經有了規模,那時候李龍還經常開車去那邊買桃。
從六月開始一直到十月,各品種的桃子持續不斷都有。
但眼下,這邊還真沒有這個品種和這麼好吃還這麼大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