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人家憑啥比你強?你自己不想想?(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和李龍想的一模一樣,王財迷正在院子外面修拖拉機。

東方紅七十五鏈軌拖拉機是真的在北疆農業生產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沒有這種拖拉機,就不可能有後面的百萬畝棉田、糧田、油菜花之類的。

最開始兵團人是人拉犁開始荒地,那時候開墾的主要是蘆葦灘、沼澤地。

後來有了拖拉機,開荒的速度就快了起來,犁地效率翻了好幾番,糧食產量上來了,能養活的人多了,內地才會有大批的人過來。

只不過說實話,這拖拉機用的久了,自然毛病多,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問題。

李龍開着吉普車過來的時候,王財迷正在拿着黃油槍往拖拉機上打黃油,這個黃油自然不是吃的那種,而是一種潤滑油。

王財迷身上穿的破舊工作服上滿是油污,估計這套衣服從來不洗,已經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

“小龍過來了,有事?”王財迷用袖子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笑着問道。

“你這拖拉機我記得帶着推土板的,能不能用?”

“能用啊,幹啥?”

“我打算多養些牛羊,這不,在老馬號邊上申請了地,打算再蓋些棚圈。那地方是鹽鹼灘,不好弄,我想讓你的推土機給把那一片上面的鹽鹼層推開,我到時拉砂石料墊地基,免得蓋好上面返鹼。”

“嘿,也只有你能下這麼大本錢弄這個了。”王財迷笑着說,“那馬金寶的羊圈就是隨便一圍,那也照樣用了。”

“那不一樣,我要養的多,而且準備養的時間長了。”李龍就解釋一句,不想多說,確定的問道,“能用嗎?咋算錢?”

“用肯定能用,你要推多少?推多深?”

“挨着老馬號的地基往西,和老馬號的牆一樣長,論起來咋也得有五畝地吧,深……半米。”李龍心裡有大致的想法,給了標準。

“這樣算的話……”王財迷算了一下說道,“你得給一百塊錢。這推和犁不一樣,費油,一下子還推不了半米,得多推幾次。”

“行。”李龍知道推開是真的費勁,可能比王財迷想的還要費勁,所以他沒還價。

“還是你利害,過去申請就給批了。”王財迷笑着說。

雖然他不養那些東西,但不妨礙羨慕一下李龍。王財迷其實心裡也挺不平衡的,自己累死累活,感覺都不如李龍賺錢快。

而且自己賺的這些辛苦錢,有一大半還得貼到這個破拖拉機上面。

費時費力不說,還讓大家誤會。

看李龍多好,嘴皮子動動,來回跑幾趟,錢就到手了。

“嗨,哪有那麼容易?東西讓老羅叔幫着養,我也給工錢的。”李龍擺手,“雖然有五畝飼料地,但那地里種的東西,哪夠那些牲口吃的?”

“你哥的五畝飼料地不是收回去了嗎?”王財迷有些不解的問。

“那是我哥,我哥不當養豬專業戶了,現在不是我來當了嘛。”李龍笑着說道,“我養的可比我哥養的多多了。再說,為啥隊里能批我一塊地?我後面還要養幾百頭牛羊哩。”

李龍隱約記得國家後面要搞菜藍子工程,主要就是豐富老百姓的副食供應。

自己目前就算是提前布局。說實話,接下來幾年錢越來越毛,物價一直在漲,不如搞實業比較好。

雖然自己家裡的那些玉石籽料,古董東西,包括狗頭金啥的,過二三十年後,可能能讓自己變成富翁,但要沒一個實打實的實體基礎,真就不好說能不能把握得住。

所以李龍覺得有必要搞這麼一個養殖基地,當然也算是給老羅叔實現理想的一個渠道了。

王財迷雖然羨慕,但他知道自己干不來這個。

畢竟人就兩個手,他兄弟也沒空干,還要給自己幫忙打下手。

所以就算羨慕,也沒辦法搞。

於是話題轉正。

“那推的土咋弄?”

“就堆在北面。”李龍說道,“到時那一塊鹽鹼灘要有人要,就剛好和我的地搭界,要沒人要,堆那也不影響啥。”

“那鹽鹼灘誰要?”王財迷搖了搖頭。

心想也就是你李龍財大氣粗,才會把鹽鹼灘劃到自己的承包名下。

鹽鹼灘長不出糧食,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小麥不行,玉米更挑地,油葵也不長。

他當然不知道,再過十來年,鹽鹼灘反倒成了香餑餑,誰能想到鹽鹼灘它長棉花!

棉花竟然不害怕鹽鹼,當然那也是後面的改良品種了。

李龍和王財迷說好明天去推那邊,他還得去聯絡其他人。

畢竟那些鹽鹼灘光推開不行,還需要拉砂石料墊上。眼下不好雇傭大卡車,李龍便想着把隊里現有的拖拉機集中起來給自己拉砂石料。

如果他們收錢是最好的,不收錢,那就一家整一頭野豬就好。

反正收割麥子的時候,隊里這幾個拖拉機——除了陶大強的,其他兩個都給自己帶來不少收入。

相對於一頭野豬,那真就強太多了。

李龍也不是小氣的人,一頭野豬真就不算啥。

謝運東、陶大強和梁大成聽李龍說這個,都拍着胸脯說沒問題。畢竟眼下秋收已經基本結束,他們和許成軍一樣,都在等着看李龍能不能搞到這個葦把子的任務。

能搞到當然好,搞不到也沒啥了,相當於錦上添花。

李建國聽李龍這麼說,想想說道:

“那鹽鹼灘想改造可不容易。我聽說兵團那邊搞排鹼溝,就是在鹽鹼地邊上挖個大溝,然後大水漫灌的澆地,把地里的鹽鹼用水帶走到溝里。”

排鹼溝這事是真的有用,而且後面各生產隊都實行過。

只不過李龍沒打算用這個,他想的更直接,一個就是測土施肥,一個就是直接種棉花——

老馬號西邊他拿到了三十畝地,其中五畝要蓋牲口圈,剩下的可能算五畝的邊角料,還有至少二十畝地放在那裡。

李龍覺得放着就浪費了,不如搞搞實驗,如果能行的話,那就乾脆直接提前開啟土地承包模式。

當然,這事也不用急,眼下土地的承包工作,各生產隊還不敢把路子搞的太野。

比如二十一世紀初,曾經有生產隊把鹽鹼地一畝一年一塊錢的價格,直接給人承包了七十年。

是不是有些喪心病狂?

當然這想法不知道是承包人想出來的,還是生產隊給定的,但這個的確有點太大膽了。

當然最後被作廢了。

也是糊塗賬。

現在李龍就是想承包幾百畝鹽鹼灘,承包個七十年,生產隊也不可能讓承包,或者鄉里也不會批准。

而且李龍還會被當成勺子看。

後面這樣的機會多的很,不急。

聽李龍說了測土配方的事情,李建國沒明白,不過知道李龍有農學院的關係後,便沒想太多了。

真正的測土配方施肥到二十一世紀初才提出來,然後被發展起來。眼下還沒人想到這個。

李龍覺得後面去八一農學院,和吳教授說一說這件事,她肯定應該會感興趣吧?

李龍又去了老馬號。

老羅叔不在,七十六號和馬車也不在,李龍估計他應該是去打草了。

果然,沒過多一會兒,老羅叔就牽着七十六號回來,馬車上是堆的挺高的青草,有蘆葦,稗子草,灰條等等。

七十六號在李建國開拖拉機回來後,又還到了老馬號,繼續發揮餘熱。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