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並沒有立刻去往小海子,儘管他知道,這時候陶大強和謝運東他們肯定正在砸冰窟窿,甚至可以已經砸好,正在出魚呢。
他和李建國他們把肉卸下來,在閑房子里掛好,回到了西屋,在屋子裡聊起天來。
李龍說的不多,主要是聽。
“老大啊,這肉你抽空去給娟她外爺家送一些,這麼些肉哩,多送一些。”
“行,”李建國卷了一根莫合煙遞給李青俠,又卷了一根給自己,答應了一聲,然後划火柴點了煙。
李龍掏打火機要給李青俠點煙,李青俠站起來直接去外間爐子那裡,把爐勾子燒紅,湊上去點了煙之後,回來繼續坐着說。
他是捨不得那根火柴,也捨不得李龍按一次打火機,說費油費火石。
老輩人,經過過苦難,節儉習慣了。
李青俠和杜春芳兩個在這邊吃飯的時候,從來不剩一點兒,這種習慣也在慢慢的潛移默化影響着李娟和李強。
“小龍,你後面還賣羊?我聽你哥說,隊里不少人都買了羊了,你大哥嫂子拿回來的羊肉可肥,我就吃一塊,嘿,真香!”
杜春芳咧開嘴,邊笑邊說著。
許久沒和李龍好好聊幾句了,這時候小兒子就坐在火牆邊上,看着高高大大,真好。
先前每周李龍過來,也不老實聊幾句,東跑西跑的,她還要看孩子,聊的少。
“下午抽空去小海子看看大強他們砸冰窟窿的,明天過來開始逮魚,等逮夠魚了,接下來就沒啥事了。”李龍老老實實的說,“能安靜過年吧……也不一定,圈裡還有羊哩,年前再宰一批,要送到縣裡賣一些。”
按說現在早就回本了,還賺了,但那些羊他可沒打算再養一年。育肥嘛,到一定階段就宰了,效益最大化。
反正楊大姐還有一間鋪子沒用着,鎖着門的,到年前,進臘月的時候就把那鋪子給整治一下,先賣肉吧。
這是李龍的打算,他乾脆就說了出來。
“也行。”李建國覺得不錯,“這麼肥肉受歡迎。過年嘛,誰不想割兩斤肉吃?”
說著又聊起了明年種啥。李龍還是打算種甜菜啥的,鹽鹼地嘛,目前能種的不多,到時配合羅教授看看情況。
“年前打算給幾個教授,還有一些朋友送一些肉去。”李龍說道,“就那個鹿肉吧,這個補身子嘛,老爹老娘,大哥大嫂,你們也吃一些。”
冬日本身就是進補的時候,吃點這個沒啥。
“我們就不補了。”梁月梅笑笑,“我們又不老。”
“那也得吃。”李龍說道,“累了一年了。”
說實話,這時候機械化普及的程度還不高,干農活累是正常的,這還是這兩年因為有了收割機不用割麥了,不然還累。
這時候說女子能頂半邊天,那是一點都不誇張,梁月梅干農活那真不輸李建國。
“嘿,娟娟媽幹活那真是利害。”杜春芳雖然不怎麼下地,但看了兩年也看出來了,“放老家,那都能當頂樑柱用的。”
老娘難得誇大嫂幾句,李龍看着就想笑。
其實這麼聊天,沒啥具體內容,但李龍是真的感覺到了放鬆,就這麼聊着,原來心底的一些壓力勞累啥的,都慢慢消散了。
家是最好的港灣。縣裡的大院子,承載的是李龍的幸福,那裡,他是頂樑柱子,是一家之主,他要負擔起男人的責任。
這裡不一樣,他是老爹老娘的小兒子,是大哥大嫂的小兄弟,是當兒子一樣養了近十年的小夥子。
在這裡他甚至都可以撒個嬌——哪怕他已經是方圓十數公里有名的人物了,在這裡他依然是可以耍賴使性子的人。
可以徹底放鬆下來的地方,也就這裡了。
意識到這一點後,李龍是特別的珍惜這樣的時光。哪怕在別人看來,這樣毫無意義。
但實際上,兩世為人,李龍知道這樣的時刻真的是彌足珍貴。
一直到五點多,看着老娘坐在那裡已經打起了瞌睡,李龍才站了起來,說自己要去小海子。
眼下去小海子已經不需要再步行或者拉着爬犁了。夏天修路的時候,許成軍專門和拉砂石料的司機拉了關係,隊里出錢,拉了不少砂石料鋪往小海子的路,這樣去小海子就有一條砂石路了。
路雖然不怎麼樣,但至少開拖拉機、開車能過去了。
這條砂石路原本應該是在十來年後才會出現的,眼下算是提前問世了。
李龍開着吉普車到小海子的時候,他發現這裡冰面上還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