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這種做派,是在搞法西。/斯式的個人崇拜。
學校里有很多學生,家中長輩在K做高官,習慣了作威作福,也有很多學生,思想開明,認為K的很多做法,都欠妥當。前者便把後者拖到人多的地方,一頓狂揍,以示警戒。
他出於正義感,向校方投訴。
但他人微言輕,沒能替遭到暴打的同學,討回公道。
反而被扣上了‘異己分子’的帽子,勒令退學。
當時,他族中的一位表哥留學德國歸來,出任國立中。/央圖書館的首任館長。
見表弟落難,就把他招到身邊來,安排在閱覽組,做了一名圖書館管理員,每天的工作,就是登記借書和還書。
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份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武俠文學十二宗師里,就有三位,正經干過圖書館管理員。
第112章
秦庚VS幽雲十六景4……
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很輕鬆。
在這期間,秦庚除了閱讀大量的英文版西方文學,還跟幾個窮學生,創辦了一份以譯作為主,傳播美學的《四海》雜誌。
幾個創業的年輕人,沒有啟動資金,也沒有印刷廠。
除了一腔火熱的激情,什麼都沒有。
他們找上了青雲書局的周老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至周老闆鬆了口,同意先賒賬,給《四海》雜誌的第一期印了5000份。
45年春,《四海》雜誌面世,很快銷售一空。
在金錢與理想的雙重鼓舞下,他們馬上着手編輯第二期。
誰成想,當局為了彌補財。/政赤字,不斷增發法幣,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賒賬就意味着貶值。
周老闆是個商人,沒打算虧自己的錢,來幫這幾個年輕人實現理想。
《四海》雜誌的第二期,就這樣胎死腹中了。
時勢造悲劇,創刊號成了終刊號。
秦庚心中,剛點燃的存錢留學的希望之火,就被現實的冷水,澆滅了。
**
*
俗話講,東邊不亮西邊亮。
在他厭倦了借書、還書的乏味工作之際,等來了另一個好消息。
他族中的一位堂哥,留學A國歸來,到滬市就職法。/院院長。
聽說,堂弟被迫中斷了學業,在了解了他的志向後,從中斡旋,給他安排了一個插班生的身份,進入東大,攻讀外交相關的國際法專業。
48年《新月晚報》公開招聘兩名電訊翻譯。
由於福利待遇極好,午、晚兩餐免費,雞鴨牛羊魚肉隨便吃,員工晚上加班,單位還會派車送回家,報名人數多達3000。
秦庚的英文水平非常高,近乎過耳不忘。
A國的廣播新聞,他聽一遍,就能大致不差地,全文翻譯出來。
因而,從這3000多人中,脫穎而出。
後來,內戰越發激烈,《新月晚報》遷往香港,秦庚也隨之南下。
到了香港,他很快就喜歡上了這裡。
這裡的人講原則,說話算數,直來直去,辦事效率也高,這裡的經濟穩定,沒有通貸膨脹的苦惱。
但他的未婚妻俞琬,很不適應。
***
49年新中。/國成立。
CPC和敗退台灣的K,就中航、央航等滯留香港的交通資產歸屬,發生了激烈爭執,秦庚義憤填膺,在《新月晚報》上發表長文,從國際法的視角出發,旁徵博引地,論證了這些資產應歸中國大陸。
這一文章,引起了外交部顧問韋如敖的注意。
他將秦庚的文章,整理出來,推薦給周總。/理。
外交部剛成立,就跟十個國家,迅速建立了外交關係,正缺人才。
而秦庚,專業對口,文筆不俗,既了解國際形勢,也熟悉國際法,同時,英文水平高到了可以做同聲傳譯。
周總。/理便親自派發電報,邀請他加入外交隊伍。
當時,秦庚很激動。
他成長的年代,狼煙四起,戰火不斷,山河破碎,滿目瘡痍,有太多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自己年少時的夢想,就是以一名外交官的身份,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夢想近在咫尺,當即辭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