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直到此時,眾人才知曉她的身份。

詔書字裡行間,真情實意,讓天下文人武將感同身受。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原屬內以制蠻夷,蠻夷屬外以奉中原,未聞以蠻夷居中原而制天下也。”

“自五藩王動亂,中原梁國名存實亡,失君臣之道,又各地割據專權,人心離叛,我中原四分五裂。如今,又有北戎兵起,使之我中原之民,生者骨肉不相保,死者屍骨無存。”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梁國安樂公主李鳶倡議,恢復一統,立綱陳紀,驅除韃虜,救濟於民。”

“當今東湖、吳中、江南、西楚、北川,雖有數雄,但同屬中原之地,各地兵士百姓,乃是我中原同胞。奈何東湖、江南無視邊界韃虜侵犯,不思拯救民眾於塗炭,蠻夷何得而治?”

“梁國安樂公主李鳶應民願,欲集眾人之力,集兵一處,共討蠻夷。”

……

洋洋洒洒數段,通篇都是說蠻夷如何騷擾我邊界,欺壓我中原百姓,而我中原原是有力回擊的,可惜如今四分五裂,實力不強,國內還四處征戰。現梁國安樂公主李鳶發文,欲集中原之總,驅趕蠻夷。

直白一點,再來個轉折,吳中、西楚、北川、以及江南一部分都以大局為重,唯有東湖和江南王死守自己一畝三分地,還想內戰,我中原可是同胞,你們不打蠻夷,打同胞,臉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收復你東湖和江南,一統了中原,再去征討蠻夷。

如今已隨魏清離回到東湖王庭的白宗胥都不得不替李鳶這份詔書讚歎,描述之詳細,簡直就是邊界百姓的切身之痛。五國中四國都以大局為重,只有東湖和江南一小部分人最不懂事。

於東湖來說,這份詔書極不要臉!北戎已被你打回城了,蠻夷有沒有蠢蠢欲動,是不是想要打中原,尚且不知。你就扯着外族之禍,山路十八彎的,彎到東湖不團結身上,就為了找個攻打我東湖的理由。

當初,東湖怎麼嘲笑西楚被一個提供糧草給北戎攻打北川的借口拿下。如今,天道好輪迴,就被這人以同樣冠冕堂皇的理由發文要開打了。

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候,身在吳中的符褚接令,領兵三萬直奔江南。

在鄴州城門口架上了炮架,駕着炮架的戰車也被推了出來,但奇怪的是,這種奇怪的兵器都對準了旁邊,而不是城門。

站在第一排的士兵,赫然就是江南那一部分在吳中聯合訓練,而直接歸順梁國的兵將。

他們在城樓下喊話,讓同為江南軍的守將投降,他們這些人都是見過這火藥的威力的,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手足做無謂的犧牲。

城樓下的江南士兵苦口婆心:三年前,他們這些人原就是梁國舊臣,如今,怎麼就不能接受梁國的統治了?

城樓上的江南兵士不少已經開始抹眼淚,他們也不想打,更何況對面很多人曾是同一個軍營的戰友。

符褚一聲令下,炮兵們點燃火線,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中之處,煙氣瀰漫,火燒半畝,樹木皆被摧毀。

昭顏的意思本就不是用炮仗對着自己人開,之所以炮頭朝着側邊,而不是城牆,就是為了震懾到眾人。

原就不想打,架不住命令,但如今一見對方兵器的殺傷力,江南兵士紛紛放下手中長槍,就地投降,直接打開城門。

不費一兵一卒,江南被攻下。

江南王還想帶着妻妾出逃,被兵士們圍追堵截抓了下獄。

李南熙倒是沒做什麼反抗,當初東湖來結盟,他雖然同樣驚嘆於她的身份,也恨她欺騙自己,但並未下定決心與吳中決裂,改和東湖結盟。可他那位還想享受榮華富貴,沒有當夠江南王的父王,根本不聽他的,執意如此。

他能如何?

雙手被後附,押着下獄,擇日押去燕都城,如此也好。

他便可以見到她了,他想親口問問她,她與他是否有一句真心實意的話。

第60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31

31

東湖軍壓根沒想到自己的盟友這般沒出息,吳中才三萬兵力,剛到鄴州城下,江南就棄械投降了。

以至於他們的援軍還在半路上,就被探子告知,江南已投降,打開城門,歸順梁國。

而昭顏這邊,本就兵分兩路,符叔從吳中出發,率三萬軍隊威懾江南,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她自燕都出發,清點最初征戰北戎,一道訓練的那批北川軍、西楚軍和玄甲軍共計十萬大軍,攻打東湖。

東湖城下,東湖士兵近二十萬,井然有序,白宗胥已擺好陣法,嚴陣以待。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