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瑤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懷裡?抱着一把長劍,更帶着一股凌厲的殺氣。她思考片刻,命令侍衛去傳召孫志忠,讓他到公館來議事。
公館的花廳燈火通明,銀燭高照,牆壁上光影搖動,涼涼的夜風吹入了室內,風中隱含着稀薄的血腥味。
恰在此時,侍衛通報道:“啟稟殿下,孫志忠正在門外等候。”
華瑤其實想說“讓那個王八蛋滾進?來”,但她到底還?是保持了風度,狀似平靜地回復道:“傳他覲見。”
少頃,孫志忠被侍衛帶進?了花廳,與華瑤的距離僅有一丈遠。
孫志忠獨自一人前來覲見華瑤,身旁沒?有一位親兵。他的禮數十分周到,態度也很恭敬,“咚”地一聲就跪了下去,格外誠懇道:“末將參見公主殿下,叩請
殿下萬福金安,不知殿下深夜傳召,有何要事?”
華瑤直說道:“你應該已經收到了方謹的命令。我想問問你,方謹是如何指使你的?”
孫志忠倒也坦誠:“末將奉了三公主的密令,暗中監視您。自從您來了秦州,末將經常四?處打聽您的情況。昨天三公主又傳了一道密令,您要是遲遲不回京城,啟明軍就是造反的賊寇,官兵應當剷除啟明軍,必要時,可以屠殺全城百姓,震懾秦州的官民。”
華瑤冷笑道:“你主子瘋瘋癲癲的,你也只會跟着她發瘋。”
孫志忠跪趴在地上,給華瑤磕了一個響頭:“您是眾所周知的仁義之主,末將想勸您一句,等到朝廷的大軍兵臨城下,您還?不肯投降,滿城百姓都要為?您陪葬,您的‘仁義’也就是名存實亡了。”
華瑤毛骨悚然。
孫志忠毫無保留地坦白了方謹的計策。這一條計策乃是陽謀,無所謂華瑤知道或者?不知道,方謹都會順利地施行。
這天下還?是朝廷的天下,官民信奉的還?是“儒法?”二?字。
華瑤擁兵自重?,本就犯了朝廷的忌諱,倘若朝廷認定?華瑤造反,啟明軍就是“賊寇”,秦州面臨著屠城之禍,秦州的官民必定?更希望華瑤自殺謝罪,而不是與朝廷抗爭到底。
凡事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
華瑤的仁義之名傳遍了大江南北,她的事迹被編為?歌謠,廣泛傳唱。每當她來到一座城池,至少會有上萬人出城迎接,百姓相信她憂國愛民,相信她憐憫人間疾苦。她不顧自己?的安危,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真?正做出了“捨生取義”的壯舉。
正因?如此,華瑤在民間的形象是完美無缺的。她是金枝玉葉的公主,也是一塵不染的聖人。
倘若她違反了儒家?的道義,公然與朝廷對抗,致使平民淪為?亂民,鄉城淪為?血城,那她的威望就不復存在了。
所謂的“威望”究竟有多重?要呢?
華瑤在秦州屢戰屢勝,憑藉的是“軍民一心”。秦州百姓為?她沖開城門,為?她護送軍糧,為?她搖旗吶喊、奔走呼號,大大地抬高了她的威望。
沈希儀在書館抄寫告示,書館的文人自發追隨,無需華瑤下令,那些?文人聽說沈希儀是華瑤的近臣,便都恭敬地聽命於沈希儀,這也是因?為?他們臣服於華瑤的威望。
華瑤不能失去這種威望。
正當華瑤思索之際,孫志忠往前膝行了一段距離。
孫志忠半抬起頭,眼眶中的淚水隱隱浮泛:“殿下,您為?了秦州百姓,率領將士們浴血奮戰,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人,我不願和您大打出手。咱們老百姓吃的苦,我看了也難受,人心都是肉長的,誰不盼着天下太平?您若能繼續效忠三公主,對於您和我來說,那都是最好的局面……”
話未說完,孫志忠突然從袖中拔出一把淬毒的短刀,鋒利的刀尖直劈華瑤,卻沒?傷到她一分一毫。
轉瞬之間,華瑤躍身而起,跳到了一張木桌上。
孫志忠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粗壯的雙手布滿了厚繭,濃眉下的一雙眼睛凶光四?射,眼神?帶着幾分癲狂。
他急沖猛攻,施展出極強的劍氣,又被華瑤一招化解。他的武功比華瑤更強,為?何會落於下風?
孫志忠一時驚疑,雙掌猛地運力,短刀斜飛而出,狠戳華瑤的心口。
刀光激起一道勁風,滿室的燭火一霎熄滅,黑暗之中,華瑤的反應仍然敏捷至極,輕易地避開了孫志忠的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