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華瑤走到了案桌前,拎起茶壺,親自?為太皇太後斟茶:“您老當益壯,宮裡的?消息瞞不過您的?耳目,那我再問您一句,究竟是誰指使刺客在廣明宮行刺?”

太皇太後道?:“你明知答案,還要來審問哀家。”

華瑤坐在了太皇太後的?身側。她腰間掛着一把長劍,劍鞘冰冷,距離太皇太後僅有半寸。此劍殺人無數,風裡來、血里去,自?有一股沉重煞氣。

華瑤的?語氣倒是很?溫和?:“我知道?,若緣是主使。那些刺客的?功夫名叫‘洗髓煉骨’,原是歪門邪道?,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想?必您也聽說過吧。那幾個刺客,我看他們面熟,這才想?起來他們是在宮裡當差的?,他們能從皇城南門跑到廣明宮,說明宮裡有人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太皇太後的?眼角餘光從劍鞘上掃過,她不怒反笑?:“你還不趕緊去把皇城上下搜查一遍,可別放過了漏網之魚。”

華瑤自?言自?語:“是啊,漏網之魚在哪裡?”

華瑤輕輕搭住了太皇太後的?衣袖,手指拂過金蠶絲織成?的?龍紋緞面,指尖停在了龍頭上。

華瑤聲?調低沉,暗含一股狠勁,一字一頓道?:“若有下次,我就把龍頭砍了。”

太皇太後手掌一滑,玉瓷茶杯落到地上,“啪”的?一聲?,摔碎了。茶水沾濕金磚地板,那金磚之間沒有一絲縫隙

,茶水也沒有向四周流動。

太皇太後道?:“好孩子,真是長大了。”

華瑤道?:“這話您說過不止一遍了。”

太皇太後閉上了眼睛。她的?臉上始終不曾顯露喜怒哀樂,聽過華瑤的?威脅,她雖然把茶杯打碎了,可她的?面容依舊平靜。

她緩聲?說:“你啟用工部尚書鄒宗敏,他曾是東無的?人,東無餘黨只當他投靠了你,就怕你要秋後算賬。哀家聽說了,你調派官員去江南各省查辦貪污案,還要把各州各府田地人口統計清楚,你太心急了。北方局勢才剛穩定,全國官民正在休養生息,你又要把江南鬧得天翻地覆,必會動搖朝廷根基。”

華瑤道?:“你不明白……”

太皇太後打斷了她的?話:“不明白的?是你,華瑤,你是皇帝,你要考慮如何保全江山社稷。你治下的?大梁國土地廣闊,全國共有四萬萬人,而你只有一雙眼睛、一雙耳朵。你不能看清天下人,你不能聽清天下事,若要維持國家運轉,便要堅守綱常法理,推崇儒家聖道?,各州各府大小?官員才能精誠團結,供你差遣。”

太皇太後拉住了華瑤的?衣袍袖擺,只覺得一道?成?型的?氣流擋在了華瑤與她之間。

她不能觸碰華瑤的?皮膚。她竟然稱讚道?:“好,防人之心不可無,你比你父皇要謹慎得多。”

華瑤道?:“確實,我的?聲?望也比父皇好得多。我不會發動改革,而是要推動變革,從下到上、由卑及尊。”

太皇太後道?:“大梁國識字的?人,還不到兩成?。全國上下,多的?是愚民和?刁民,你要推動從下到上的?變革,這世間就沒有綱常法理可言了。”

第247章 添硯揮墨余香 剷除東無餘黨

華瑤嘆了一口氣:“如果半數以上的百姓能夠讀書認字,他們就會明白什麼是法理,什麼是律令。官府推行政令會更容易些,也能從民間?選拔更多人才。”

太?皇太?後道:“平民百姓讀了書、認了字,就以為自己能做一番大事?業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把朝廷鬧個?天?翻地覆就不?肯罷休。”

華瑤不?願紙上談兵,她舉了一個?實例:“秦州宛城識字的百姓人數超過?了五成。我在宛城開辦的新政,全部?執行得很好,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廉潔愛民,秦州農司更是人才濟濟。從去年春天?到今年秋天?,秦州豐收了三次,夏糧和秋糧儲備充足,各地盛產小麥、水稻、土豆、紅薯、玉米……”

太?皇太?後道:“土豆、紅薯和玉米今年收成多少??”

華瑤道:“這些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改良過?的糧食品種,又名土芋、紅苕和苞米,長?勢不?錯,收成也不?錯,秦州已有?兩年不?曾鬧過?飢荒了。”

說到此處,華瑤加重了語氣:“去年冬天?,要不?是我從秦州調糧來京城,京城不?知會餓死多少?人。”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