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也是林老爺子自信,他的面點手藝,不是在旁邊隨便看看就能學會的。
武安的小籠包,在全國各地不同的包子里也是能排的上號的。說起他的的獨到之處,一在皮胚,二在餡料,三在皮凍。
常老爺子用的是半發粉揉成的麵糰,然後再製成麵皮。半發粉做出來的麵皮既緊實、富有韌性又具有通透感。
姜妤站在旁邊,看着林老爺子也不知道怎麼的,手勁兒看起來明明不是很大,一個麵糰就很快成型了。光滑、圓潤的一個麵糰,姜妤做的那個和這個麵糰一比,一下子就變得丑不拉嘰的。
“林爺爺,您可真厲害!您做的麵糰跟我這一比,我的麵糰就是個渣渣!”在這點上,姜妤完全不介意貶低自己。
畢竟,林老爺子的手藝確實厲害。
林老爺子正在製作麵皮,“我這手藝也是多年練下來的,你以後也可以做到。”
“這多大的麵糰做成一張麵皮,麵皮的大小、厚薄都是有講究的。”
有關於小籠包的餡料,就不好跟姜妤多說了,是林老爺子自己配的。姜妤只知道是以豬肉為主,加了蟹肉蟹黃調配,還有一些糖、蔥、料酒、鹽等調味料,比例是完全不知道的。
最後一點皮凍,用的是姜老爺子之前做的,林老爺子嘗了嘗,做的極好,但是用來做小籠包還稍微差了點……只不過時間有限,就只能先用着了。
林老爺子足足做了十籠小籠包,都是“對鑲”。
小籠包分隨號、對鑲、加蟹三種。“隨號”就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而“對鑲”,就是一籠包子有六隻是加蟹的,另外六隻是不加蟹油的。
林老爺子也是做的習慣了,當年昌盛樓小籠包,懂行的人都是要點“對鑲”的。
據說,只有一隻加蟹油,一隻不加蟹油的吃,才只能品出加蟹小籠包的美味。
如果單單吃加蟹的,嘴中味覺就會有些遲鈍,吃多了很容易感覺不到蟹的鮮味。
菜一盤一盤的往外端。
廚房外面剛開始還有說話的聲音,但是慢慢的、就越來越安靜了。
等到姜妤他們端着最後的菜品出來。
就看見一群人都已經在餐桌旁邊乖乖坐好,盯着桌子上的菜咽口水&ash;&ash;因着多了唐祁三人還有林老爺子祖孫,姜爸他們乾脆又搬了一張桌子出來,到時候年輕人一桌年長的人一桌,也不會擠。
等到所有人都坐定,姜老爺子準備先介紹了一下,“這個是我老朋友老林,還有他孫子林南山。他們會在咱們家住一段時間,你們都給我安安穩穩的,不要鬧出什麼幺蛾子。”
“哦,還有小祁和他的倆朋友,這一回開車送我們回來,幫了大忙了。”
“姜爺爺客氣了,總幫着送你們回來就能有這麼一頓大餐,我想我的兩個朋友不介意多來幾次的。”唐祁說道。
不僅僅是尹尚了,就連話少的陸釋也連連點頭贊同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