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國宴大師見獵心喜,想要還原遊記裡面的古食譜,追根溯源的就來到了他們這個小城市。
劉師傅所在的飯店能被選中招待兩位國宴大師,那完全都是運氣!
等到兩位國宴大師來了,飯店裡的人就更是忙碌了起來。
特別是廚房裡的大師傅,原本還有幾個喜歡偷個懶,不想做的小菜就讓手下的學徒做。這會兒真的是恨不得多幾雙手多做幾個菜呈上去。
等到菜端上去了,又一個個的都坐立不安的。他們心心念念的,都想着要是他們做的菜菜被人家國宴御廚覺得不錯,指點個幾句,那從此以後估計就能一飛衝天了!
劉師傅當時作為小工連上菜的資格都沒有,這會兒反倒是一點都不擔心。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
吃完飯之後,兩位國宴大師居然說要借他們飯店的廚房,研究研究新菜品。
吳大廚和秦大廚被經理引着到了廚房。
“兩位大師需要點什麼,我馬上就去準備!”經理諂媚的說道。
吳大廚脾氣比較直,直接道,“不用你們幫忙,把廚房留給我們就行。”
然後隨意點了廚房裡的兩個小工,“你,還有你,過來給我們幫忙打下手!”
當時被選中的其中一個,顯然就是劉師傅了。劉師傅給秦老爺子幫手,另一個小工給吳老爺子幫手。
秦大廚和吳大廚他們當時要還原的一道菜,就是套四寶。
這道菜說起來,其實是清代御廚陳永祥研究出來的。
秦百味秦老爺子當時偶然得到的一本遊記,其實是陳家的一位後代寫的。
這一位陳家後人雖然繼承了老祖宗的廚藝,但是並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給廚師這個職業。
所以在積攢了足夠的錢財之後,他就開始遊覽全國的大好河山,順帶的品嘗各地美食。
等到陳家後人遊覽到了懷安縣,也就是劉師傅的家鄉的時候,發現這裡物產豐富,家禽家畜似乎養的都比其他地方好,肉的品質和味道都很突出。
到底也是御廚後人,身體里流着喜愛做菜的血。那位陳家後人在懷安縣停留了一段時間,專門用這裡的食材來做菜。
嘗試之後,陳家後人發現,老祖宗的套四寶這道菜譜用上懷安縣出產的雞鴨之後,味道的變化最大,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
在嘗試着改進老祖宗的食譜之後,那位陳家後人把改良後的食譜記在了自己的遊記之中。
……
吳天和秦百味在找到了遊記中記載的懷安縣特有的綠頭鴨和紅喙雞,就嘗試着還原菜譜了。
當時劉師傅的手藝上不得檯面,也就幫着秦大廚洗洗菜還有給雞鴨拔毛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