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她姓章(兩章合一)(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418章 她姓章(兩章合一)

徐簡嘴上催促歸催促,也知道查個宅子的老底並非容易事。

真是尋常宅子,主家是誰,自住還是出租了,如今住着誰,這幾十年裡換過幾位主家、又換了多少住家,其實算不上難查。

只是繁瑣些,願意花幾日工夫,便能有具體結果呈現。

可若是非尋常的,從頭到尾經過層層掩飾,想要抽絲剝繭,就不是簡單翻翻文書了。

徐簡自己查過陳米衚衕那宅子,很清楚彎彎繞繞,也做好了單大人幾日里沒有進展的準備。

卻是沒想到,東邊不亮西邊亮。

這廂各處都僵持着,林雲嫣盯着的另一廂反倒有了收穫。

此時,她搬了把杌子,坐在了小廚房外頭,手裡端着一碗奶酪。

這奶酪是何家嬤嬤親手做的。

林雲嫣想到些事兒,便請嬤嬤來府里一趟。

嬤嬤不止高高興興來了,還帶了些她喜歡的吃食來,這一碗奶酪里添了濃濃一層蜜,又灑了不少果乾,聞着就香。

林雲嫣連吃了三口。

吃的人歡喜,做吃食的人就更歡喜了。

“還是嬤嬤這手藝最讓人忘不了,”林雲嫣贊了一句,指了指身邊空着的杌子,“嬤嬤也坐。”

既然郡主請她來,自是有話要說,何家嬤嬤便沒有推辭,依言坐下了。

她道:“倒是想起了以前在桃核齋後院里,郡主也是這般坐在廚房外頭。”

林雲嫣笑了笑。

她想問的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

花廳里一人一杯茶,端正是端正,卻也着實拘束。

還是廚房這一畝三分地,雖說也不是嬤嬤用慣了的廚房,卻也算得上“對口”,再有杌子排排坐,她更放鬆些。

“一邊吃,一邊聽嬤嬤說些老黃曆,”林雲嫣笑道,“對我也是個樂子。”

何家嬤嬤道:“郡主想問什麼?”

“還是與晉王有關的事。”林雲嫣道。

何家嬤嬤面露難色:“我能想起來的,之前都告訴郡主了。”

林雲嫣沖她笑了笑。

既然他們懷疑到了李渡的頭上,對李渡的事情多少也了解了一番。

作為先帝爺的第二個兒子,李渡的出身與長兄李滄截然不同。

李滄是中宮嫡出,李渡的生母是一位選侍。

那位選侍在宮中一點不起眼,也是機會落到頭上,一夜恩重懷了龍胎,只可惜身體弱,兒子平安生下來了,自己的身子骨卻是越發不好,需得多休養。

襁褓中的李渡被抱給了董妃撫養。

董妃的祖父曾任通政司通政使,家中長輩也多在地方任職,她本人學識好、耐心足,是養育孩子的優秀選擇。

事實上,董妃待李渡也的確很好,可以說“視為己出”。

這一點,林雲嫣私下同王嬤嬤打聽過,宮裡老人皆是這麼看待的。

王嬤嬤是這麼說的。

“生母的狀況不適合養育孩子,為了能尋個好養母,皇太後當年也是費了不少心。”

“那時候多早啊,先帝爺也年輕,後宮里但凡能得幾分眼的嬪妃,沒幾個會真心實意替別人養兒子。”

“有人不想惹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有人想藉著便宜兒子在身邊、有更多面聖的機會,肚子里全是算盤,娘娘最後挑來挑去挑了董妃娘娘。”

“董妃待殿下真心好,吃穿用度樣樣上心,也不曾拘着殿下去見生母,說是養恩生恩都是恩。”

“許是見殿下成長康健平順,那位生母月子里的病看着也漸漸好起來了。”

“只可惜,她福分淺,差不多在殿下四五歲的時候吧,冬日裡染了風寒,開春了也沒好起來,一直病怏怏的。”

“董妃那陣子不讓殿下去探病,小孩子體弱,怕過了病氣,本以為挨到了夏天、熱起來就能好了,沒想到最後病故了。”

“為此,董妃好一陣後悔,說早知道生死兩別,就該讓殿下多去幾次。”

“自那之後,董妃待殿下越發仔細,開蒙念書,文武功課,親娘怎麼待親兒子,她就怎麼待殿下。”

“殿下與董妃亦是感情和睦,先帝都誇董妃會養孩子。”

“先帝駕崩後,董妃傷心過度,病了三個月後也跟着去了,殿下守靈、扶靈的,孝子規矩都做全了,禮部那兒也沒敢硬攔着。”

宮裡人人都可惜晉王生母走得早,也都念叨董妃這個兒子沒白養。

王嬤嬤如此說,林雲嫣前次問何家嬤嬤時,得到的也是差不多的說辭。

王嬤嬤身處中宮,後宮的風吹草動她都看在眼裡,知道的事情都能串起來。

何家嬤嬤在御膳房裡做事,別看與後宮關係不近,但人多嘴雜,宮女嬤嬤太監們管不住嘴的時候東一榔頭西一錘能說道出不少秘事來。

那是與王嬤嬤截然不同的視角。

即便在那些流言蜚語的視角中,也無人說過李渡與董妃的養母子關係不融洽。

至於與李渡有關的、林雲嫣與徐簡更關心的那部分,何家嬤嬤說不上來。

最初她坦言出身御膳房時就同林雲嫣講過,她出宮太早了,那時連李滄都還是個小孩兒,更別說其他人了。

那般年紀,開蒙的開蒙,吃奶的吃奶,還有壓根沒來得及出生的,與後來的奪嫡之爭相距甚遠。

林雲嫣又吃了一口奶酪,笑着道:“今兒不問晉王本人,問些他身邊的內侍公公們的事情。嬤嬤可見過他們?”

“宮裡做事,公公們還是認得一些的,”不問皇子皇孫,只說同是伺候的人,何家嬤嬤越發放鬆許多,回憶着道,“御膳房進進出出的人多,前頭採買的,裡頭做事的,日常都會遇着。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