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殺氣太重(兩更合一求月票)
御書房外。
曹公公迎出來:“有消息了?”
“找到了李嶸殿下說的莊子,只是人去樓空。”徐簡答道。
曹公公並不覺得意外。
徐簡入內,把這兩日的搜查狀況稟明:“搜到的文書都帶回來了,萬大人送去千步廊。”
那頭大理寺衙門裡,特特整出來一屋子,堆放此案相關文書。
算賬的、整理的老大人們也坐在那兒,一點點比對推算。
饒是天天添夜班,也只是“有些進展”,離梳理完備還早着。
查案,尤其是查這種前後經歷十幾二十年、處心積慮的案子,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偏偏,事態緊急之下,最缺的也是時間。
“案子周全細節可以慢一步,需得周詳、仔細、正確,但李渡得儘快抓回來。”聖上嘆道。
徐簡應下來,話鋒一轉,提起李邵:“大殿下今晨還問了臣關於如何處置李嶸殿下的事。”
“邵兒也問了朕,”聖上道,“依你之見呢?”
“臣的想法並不完備,”徐簡用詞謹慎,“今晨忙着去搜山,也沒有機會好好與大殿下討論一番,臣很想聽聽他的想法。”
聖上沒有反對,示意曹公公去請李邵來。
不止是徐簡,聖上自己亦很想多聽聽邵兒的政見。
眼下此種狀況,最終下旨的固然是他自己,但多聽多議並無壞處。
李邵很快就到了。
“找着莊子了?空的?”李邵哼笑一聲,“能不空嗎?跑了個李嶸,誰還會在那莊子里待着!”
他的語氣很是不滿,末了又問:“父皇,您為何不直接殺了李嶸?
說起來,當天圍府就該直接砍了李渡!
他當場死了,哪裡還有金蟬脫殼的事!”
“殿下,”徐簡聲音平緩,絲毫沒有受李邵激動所影響,“明君治世,繞不過一個審與查,章程上明明白白,才不會落人口實。哪有一上來就把人砍了的道理?更何況還是王爺。”
李邵面露不滿之意,問道:“照你這麼說,發現一個反賊,我還得供他一月數月吃喝,讓我查明白他?”
“是真反還是被陷害,殿下,不查清楚怎麼能斷言呢?”徐簡道。
“李渡當場全認了。”李邵急了些。
“殿下,”徐簡看了眼聖上,又對着李邵道,“現在說的是李嶸殿下。”
李邵不由語塞,過了會兒瓮聲瓮氣道:“殺了算了。”
“各種利弊,早朝上其他大人們也討論了許多,殿下亦都聽了,”徐簡道,“臣這兒有些新線索……”
他說的便是陳桂打聽回來的獵戶、葯農們的供詞。
“這麼說,”聖上道,“若非誠意伯府里的表親偶爾遇着,李嶸真要死在山坳里了?”
徐簡答道:“目前看來,似乎就是這樣。”
“我看未必,”李邵堅持道,“現今是趕巧了,若真就不巧,自然也能安排成巧。照太醫說的,李嶸還能再堅持一兩天,只要人還有一口氣,找個獵戶報官,不就擡回來了嗎?”
這方式,完全可行。
因此,徐簡併不否定李邵,而是附和道:“殿下說的是,的確可以如此。”
李邵得了附和之言,愈發堅持起來:“所以還是該殺。”
聖上不置可否。
徐簡留心着聖上的神色,又繼續與李邵道:“殿下,宗親那兒格外反對。”
“宗親?”李邵撇了撇嘴,不屑之意明顯,“是平叔祖父說了什麼,還是寶盈姑祖母說了什麼?
他們什麼都沒有說。
平叔祖父這些年還參與朝政,寶盈姑祖母與皇太後走動不少,連他們兩個都不替李嶸說話,偏就有其他的湊上來!
平日沒見做什麼事,這時候倒一個個跳出來了。
我看他們是怕李渡打回來找他們算賬,想兩邊討好、當牆頭草。
一個個、仗着那點兒血緣姓李,就指指點點。”
李邵素來煩那些所謂的宗親。
真親近些的也就罷了,還有些眼看着要出五服了,喚一聲宗親都給是他們體面,也就是古話說的“皇帝家裡的窮親戚”。
哪天往殿前一站,別說李邵認不全,他猜測他父皇興許也沒法認全。
就那些人,一旦姓李的有些什麼事,能把宗人府的大門給踩塌了。
明明管轄之事早幾年就都移交給了禮部,宗人府名存實亡,一年到頭門可羅雀,這幾天卻比市集還熱鬧幾分。
徐簡又道:“留着李嶸殿下,也是為了儘快找到李渡。連李嶸殿下都能保命,其他臣子只要站出來……”
“我看未必,”李邵打斷了徐簡的話,“能知道李渡計劃與下落的全是親信,不會倒戈,不知道的那些,拉攏來了又有什麼用。
不如多殺幾個,殺雞儆猴,讓他們知道和李渡一起謀反的下場!
我想想,要麼把李嶸的腦袋掛到城門上去吧?”
聖上一言不發,只是靜靜看着李邵。
殺與不殺,的確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最終的決斷也是權衡利弊而已。
最開始,聖上聽李邵說“殺”,只以為他是果斷,可越聽越覺得不太對勁。
那已經不是果斷了,而是下手狠絕。
或者說,殺氣太重。
這種殺氣隨着對話一點點顯露出來,此刻像是炙熱的火焰、直竄起來。
是旁人說話引導邵兒了嗎?
並沒有。
他就坐在這裡聽着,徐簡說的每一句話,聖上都聽得明明白白。
徐簡在陳述,沒有明顯的傾向,直到聽出邵兒的殺意後還試着勸一勸,是邵兒沒有聽進去。
或者說,邵兒聽到的,與徐簡表述的,以及聖上他自己聽到的,有一些差異。
也就是這一刻,聖上後知後覺明白過來,為何邵兒原先會說徐簡坑他。
十有八九也是這樣。
聽的和說的,出了岔子。
沒有說攏到一塊去,自然就有分歧,也會有矛盾。
“邵兒,”聖上開口,語重心長道,“掛上城門這種話,以後莫要再提,李嶸姓李,不過十一歲,犯下十惡不赦之罪的也不是他,他即便要為李渡的事付出代價,也不該是那樣的慘狀。”
李邵臉上一白,到底不敢頂撞他父皇,垂着頭應道:“兒臣知錯。”
徐簡神色一如平常。
往後的日子裡,他和林雲嫣想要高枕無憂,除了抓住李渡之外,也不能讓李邵東山再起。
不得不說,李邵還是李邵。
李邵骨子裡從來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