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娥道:“管它的,咱們反正家裡是有紅薯的。”
“不過我覺得那麼多人去分紅薯藤的話,一戶人家應該不多。”
不得不說李秀娥真相了,等下半年分紅薯藤和土豆的時候,一戶人家就十根藤和兩個土豆。
這算好的,有的地方就五根藤和一個土豆,等到那時候,清河村的村民都慪得要死,想找姜念再幫幫忙,但那個時候姜念已經舉家去京城了。此刻的夏荷想想覺得也有道理,“可要是姜娘子不買呢?”
李秀娥道:“那咱們留着自己吃也行呀,這個紅薯和土豆都能管飽的,到時候如果價格還也沒賣,價格不好咱們就留下來慢慢吃,把麥子和稻子拿去換錢也行。”
“這倒也是,到時候能換點錢給孩子念書。”夏荷摸着大肚子,“我家那孩子念書不行,希望肚子里這個能聰明一些。”
“我家孩子也不行,不過先生說了多念兩年等識全了字,到時候去縣城幫人做一個賬房什麼的都行。”李秀娥羨慕的看着夏荷的肚子,又低頭看了看幾年沒動靜的肚子,她真希望自己還能再生兩個兒子,到時候也能互相幫襯着一些。
姜念這邊賣了大約二百個人的紅薯苗和土豆,買的人基本上都是清河村和附近幾個村子的,另外還有張家那邊幫姜念做活兒的那些人。
其餘人都還想觀望觀望,畢竟朝廷發的不要錢呀。
姜念得了二十兩銀子,然後便帶豆芽去碼頭上買買買了一番,從頭至尾的做了一身春裝和夏裝。
給她做了衣服後,姜念又用剩下的銀兩給田莊里的小孩兒們做了兩套夏裝,小孩兒個頭長得快,去年的衣服今年穿就顯得湊合了,所以她得幫忙做兩套才行,不過都特意做大了一些,想着來年也能省省再穿。
等姜念交代好布店的尺寸,帶着豆芽走到鋪子里,剛走進去劉樹就拿出一封信,“東家,有您的信,剛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