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行了。”顧如玖抬起手,深吸了一口氣,“這些話我會轉達給陛下的,你先回寢宮吧。”

皇子之死,林妃冤案,後宮妃嬪相互傾軋,這一件件一樁樁,禍事的源頭就在先帝身上。身為帝王,竟然以搶兄弟心愛女子為榮,這本性得有多噁心,才能做得出這種事來?

兩日後,趙進通敵賣國一案查清,趙進乃是被魏亭誣告,晉鞅念在魏亭往日勞苦功高,只奪去了他的烏紗,收回了先帝賜給他的宅子,並沒有要他的性命。

其他原本依附司馬家的官員見到這個情況,先是鬆了一口氣,又覺得全身充滿了乾淨。看來皇上並不打算全部清算司馬一系的官員,看來他們日後只要忠君愛民,還是有升遷機會的。

心口上的大山被移走,朝堂上的氣氛頓時便好了很多,至少言官們又敢跳出來上躥下跳了。

言官們向來喜歡好名聲,什麼忠君愛國,什麼不畏強權,只要能有好名聲的事情,他們都會插上一腳。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真心為國為民之人。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對於他們這種直諫的行為,都很考驗皇帝的耐心。

先帝在位時,因為不愛打理朝政,所以不少言官又是直諫又是以頭搶地的,只可惜這種行為對先帝完全沒用,他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於是他死後的謚號與廟號,聽起來都不太那麼像明君的樣子。

言官們本以為新帝登基後,必然不像先帝那樣了。結果他們只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新帝登基後,確實不像先帝在位時那般昏庸,親政後更是勤政愛民,頗有建樹。

可是這位他不走尋常路啊,言官再跳腳,再以死相逼,這位都不會動怒,反而淡定的看着。等到下次上朝,言官還想再多說,當今就會找出一堆這位言官的黑歷史,把他弄得名聲掃地,斯文不再。

要說當今不愛聽忠臣良言,那也不是,有些時候他還是會積極採納的。所以這也導致言官們的心情猶如坐雲霄飛車,一時好一時壞。

今天言官要直諫的是關於皇後住在紫宸殿這件事,雖然這是皇上的私事,但是在言官看來,皇帝的家事亦是國事,他們說上幾句也是無妨。

“陛下,皇後進宮三月有餘,至今仍住在紫宸殿中,微臣以為,此舉不合祖宗規矩,”言官甲痛心疾首道,“還請皇上不要沉迷於男女之事,讓皇後遷出紫宸殿。”

站在他旁邊的官員抬頭看了看皇上的臉色,默默無言的挪動着小碎步,離這位言官遠了一點點。

你說這種事情,沒事提出來幹什麼?沒見李相張相都沒有開過口嗎,你一個小小的言官,是有多想不開,才對陛下的私事指手畫腳?

就算你想青史留名,也不該挑着這件事來諫言啊?

難道史書上記載一筆,德隆某年某月,某言官因讓皇帝皇後分居而引得皇上大怒,被皇上奪去烏紗帽云云,很光榮?

讓後世看了,也只會覺得這言官多半有病,吃飽了撐着閑得慌,才去管這種事。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