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誰也不好站出來說,對啊,作為男人我們就是嫉妒賢能,嫉妒一個女人比我們厲害,所以我們想讓陛下您把她給砍了。
甭管是不是真嫉妒,這會兒再站出來,傳到後世人耳中,那就是他嫉妒一個女人的才幹。
為官幾十載,圖的就是一個流芳百世,誰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反正這個女人也不可能成氣候,他們這會兒急着跳腳有什麼意思,反正就算她入了朝,也不會有多少升遷的機會。山雞掉進鳳凰窩,再努力她也變不成鳳凰。
“陛下所言甚是,張台此舉雖是有罪,但是其罪情有可原,臣奏請陛下從輕發落。”幫着張台說話的官員趁着這個機會站了出來。
這部分屬於思想比較先進,不拘泥於陳規的人,顧之瑀也屬於這個代表隊一員。
“臣附議!”
“臣附議!”
有武官跟着站了出來,用實際行動對張台表示了支持。有了張台來打文官的臉,他們莫名覺得有些解氣。
最後的結論就是張台重罪可免,但是輕罪不可饒,於是把她發配到一個邊遠縣城做縣令,造福邊遠地區的百姓。
這個邊遠地方族類複雜,文化農業落後,瘴氣嚴重,一般有點門路的人都不會到此地去做官。
於是皆大歡喜,張台的功名保住了,可是卻去了一個苦寒之地。對她比較反感的人也很滿意,因為這種地方,去了的縣令不是病死了,就是想盡辦法調任離開,張台一個女人,在這種地方又能堅持多久?
堅持有可能病死,不堅持就保不住功名,處於這種環境的人,便也無足輕重了。
只是誰也不知道,張台上任的時候,皇後娘娘送了她一名大夫。
殿試的事情終於全部落下了帷幕,一段時間過後,張台的事情也漸漸被大家所遺忘,朝中又恢復了往日的景象。
就在一切都安穩的時候,京城又平地驚雷,這道驚雷還與京城一等世家李家有關。
有婦人狀告李光吉以庶充嫡,瞞天過海。
這事一出,滿朝嘩然,李光吉的嫡子不就是京城中有名的公子之一李懷谷嗎?
可是當年吳氏懷着李懷谷的時候,可是不少人看到她大着肚子的,又怎麼會是以庶充嫡?
如果這事是李光吉自己乾的,那麼吳家人與吳氏知道嗎?
更重要的是,李懷谷都長大這麼大了,這麼多年沒有人站出來說過什麼,現在突然有人鬧出這種事,這其中如果沒有什麼貓膩,誰又相信呢?
事情鬧到朝堂之上,李家顏面掃地,李光吉更是信誓旦旦的表示,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請求皇上徹查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