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寧王還年幼就已經就蕃在外,在上京城並沒有府邸,此番又受了傷,理應是要住進宮裡將養的。原本陛下想着,是讓寧王住進皇後娘娘的宮中,讓皇後娘娘照顧,但想到近來各使臣來到大昭,加上老祖宗的壽誕才剛剛過去不去,皇後娘娘恐怕分身乏術,也無暇再照顧寧王,便讓寧王住進了宜合宮,由宜貴妃照顧。”
幼僖淡淡說著,瞧見太後臉上的擔憂之色,復伸出手握住了太後的手,柔聲道:“老祖宗放心,宜貴妃娘娘是個和善隨和的人,定然會好好照顧寧王殿下。”
太後拍了拍幼僖的手背,仍是忍不住嘆氣:“暨兒這孩子也是個可憐的,小小年紀就沒有了母親,後來又被皇帝送去了涼州,一個人在那個偏遠的地方待了這麼多年,還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話未說盡,只余沉沉一聲嘆息。
說起來,寧王蕭元暨也確實可憐,縱然是身為皇子,但自來都不受景文帝待見。生母李氏至死都只是個嬪位,出身低下,若不是景文帝吃醉了酒,大概幾十年後也會成為一個白頭宮女,在這深宮之中寂寥一生,孤獨至死。
關於寧王的生母李嬪,幼僖也有所耳聞。
據說是暢聽園的宮女,生得模樣還算標緻,但出身並不好,入宮以來都只在暢聽園裡侍候。倘若不是為了聽戲,一年到頭的也見不了陛下貴人一面。
說來也不知是不是福氣,還是那日在春日宴上,景文帝與朝臣同樂,多喝了兩杯酒,一時喝得暈暈乎乎的,筵席散後,坐在轎輦上,由侍從抬着回朝陽殿。可經過暢聽園時,園中卻傳來戲曲聲,景文帝酒意未散,零零散散的聽了兩句,便讓侍從將轎輦改道往暢聽園去。
侍從自然不敢不聽,待倒了暢聽園時,果然有幾個模樣青嫩的伶人在練習戲腔,咿咿呀呀的,在晚上格外的刺耳。
景文帝被冷風一吹,深思清明了三分,便讓那些伶人擇了一曲來唱,李氏則是奉茶上來的宮人。
許是模樣長得實在是好,景文帝一眼就瞧上了,當夜便寵幸了這位宮人。
可那夜之後景文帝卻再也沒有召幸過李氏,以至於後來一段時間,景文帝險些都要忘記了這茬。宮人得幸而未受封,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罕見事,可架不住李氏福氣好,竟一次就懷了身孕。
宮人私相授受在宮裡是重罪,更遑論是珠胎暗結,便是打死都不為過。此事鬧到了寧皇後的面前,按照規矩,寧皇後要丈殺李氏,肅清宮規,可不知是誰提了一句那晚的事情,景文帝酒後做下的糊塗事便被翻了出來,明目張胆的擺在了明面上。
李氏懷了龍種,寧皇後也不便處置,便直接請示了景文帝。
後來查清李氏所懷確是龍種,迫於流言,景文帝便只好納了李氏,但從未召見過。
初時只封了個品階最末等的采女,十個月後誕下皇十子,景文帝龍顏大悅,又封了美人。只是這李氏也是福緣較薄之人,生皇十子時虧了身子,後來身體一直就不大好,在皇十子三歲時便病逝了。
年幼的寧王在寧皇後膝下養過兩年,但因為有親生的兒子在,寧皇後對其也沒有幾分真心,只是照常養着,不曾虧待罷了。後來諸皇子受封為王,各自領了封地就蕃,皇十子也是那個時候同景文帝安排的長史一起去的封地。
許是有些虧欠吧,皇十子受封寧王那日,景文帝也抬舉了李氏為嬪,雖斯人不在,但到底也是一份心意。
宮中的傳言經過口口相傳,傳到誰的耳朵里的時候,不定是第幾個版本了。幼僖在宮中多年,李氏孕皇十子時她初進宮不久,流言左一句右一句的聽一些,整合起來大概也就是這些了。
不過說來也是可憐,雖是皇子,倒還不如公主過得順心,起碼不用年幼時就離開故土遠赴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