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可在史書上,卻都被冠以反賊的名字,朝廷似乎就是天然正義的一方。

作為王公貴族,隨便說一句話,都會記錄在史書之上,可幾百萬的百姓餓死了,換來的只有‘歲大饑民相食’六個字。

在這一刻,

高晚秋才算明白,

父親為何要說出那句話。

滴答~滴答~

眼眶逐漸變得有些濕潤,高晚秋貝齒緊咬着紅唇,愣愣望着系統呈現出來的畫面。

飢荒在持續,

所幸,

在常星翰的主持下,

飢荒得以控制。

【永昌十六年,匈奴大舉南下,此刻因為旱災齊國元氣大傷,不少大臣都主張聯姻議和,你力排眾議,表示要與匈奴決一死戰。】

【同年六月,你出使宋、陳兩國,闡述利害關係,使三國之間關係得到迴轉,為日後的北伐創造了穩定的後方。】

【永昌十七年春,大軍北伐,連戰連捷,迫使匈奴向大齊俯首稱臣。】

【永昌二十一年,太子病逝,二皇子和三皇子為了爭奪皇位,開始明爭暗鬥,並都對你進行了拉攏,但你卻沒有在二人中做出選擇。】

【永昌二十二年,宴會上,二皇子中毒】

【永昌二十三年,一月,三皇子遇刺】

【二月,三皇子散布謠言,誣陷二皇子謀反。】

【三月,一天夜裡,你被皇帝招入宮中,惠帝向你傾吐內心,兩個皇子為了皇位,已經變得六親不認,你提議女子亦可為帝!】

模擬畫面中,

熟悉的場景再次浮現在眼前,

高晚秋只覺得五味雜陳,眼中閃爍着複雜的神色。

她深深記得,

就是在長兄死後,

原本和睦的家庭關係,便瞬間破裂。

為了爭奪皇位,

兩位兄長無所不用其極。

或許也正是他們逐漸過火的行為,導致父親的失望。

但她沒想到的是,最終父皇能讓自己繼位,居然是丞相在背後給出了助力。

【四月,惠帝下定決心,將兩個皇子貶為庶人,但對於立女子為帝,依舊十分猶豫。】

【永昌二十三年,惠帝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始終沒有確定好接班人的問題,於是在你的建議下,對高晚秋進行暗中觀察。】

【永昌二十七年,惠帝病入膏肓,彌留之際,確立高晚秋為太子,並任命你為託孤大臣,讓你輔佐高晚秋,你含淚答應,表示會鞠躬盡瘁去輔佐新帝。】

【數日後,惠帝駕崩,謚號為:惠,高晚秋登基定年號為:昭寧。】

當時間線推進到了這裡,

後面的事件,

高晚秋相對就很熟悉了。

畢竟,

後面已經是她登基之後的事情。

【昭寧元年,六月,你向高晚秋提議,頒布許多惠國惠民的措施,高晚秋同意了你的請求。】

【昭寧二年,在你的推動下,高晚秋繼續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在減輕百姓負擔的同時,還推動市場繁榮,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

【昭寧三年......】

當模擬畫面中的時間線,

再一次與現實重疊,

高晚秋也打起了精神,目光專註的盯着畫面,想要看看在未來,丞相常星翰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面對大廈崩塌的齊國,

常星翰又作出了怎樣的行為。

一想到這位三朝老臣,為了齊國的興盛,可謂是付出了畢生心血,

結果卻要在人生的晚年,

看到盛極一時的齊國走向滅亡,

高晚秋不禁露出一抹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