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元璋端坐龍椅,臉上看不出喜怒,淡淡吐出一個字:“念!”那語氣平淡得像在點菜,可誰都知道,這位爺心裡肯定有桿秤。
“遵旨!”李貫清了清嗓子,開始抑揚頓挫地朗誦起來,聲音洪亮得像在開演唱會:“蓋聞農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豐歉無常,當有儲蓄。吾民生逢聖世,百穀順成;仰事俯育,各遂其性。
知府得朝廷恩賜,理當框君輔國。故不可懈怠,應延見高年,問勸課、致誠意,以感眾心。非特應法令為具文而已。今茲土膏方動,東作維時;汝其語子若孫,無事末作,無好終訟;深畎廣耒,力耕疾耘,安豐年而憂歉歲。
簡追胥,戒興作,節燕遊,與吾民共享無事之樂,而為後日之備,豈不美哉!”
這只是開頭,李貫隨後洋洋洒洒,從三皇五帝開始,用四六駢文大談農業的重要性,聲情並茂,揮灑自如,像個文壇老戲骨在飆戲。殿內不少文人聽得頻頻點頭,暗自感嘆這小子文采不俗,肚子里真有點墨水。
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他才念完,叩首跪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嗓門喊得震天響,像要把房頂掀翻。
朱元璋微微頷首,卻不急着表態,轉頭問:“都暢所欲言,你們覺得咋樣?”他這話一出,像扔了個魚餌,底下群臣立馬炸了窩。
黃子澄第一個跳出來,迫不及待地開腔:“陛下,真是一篇好文章啊!語調驚艷,用詞精準,臣從字裡行間深刻感受到朝廷對農業的重視和那顆愛民的拳拳之心!若天下百姓官員都能誦讀,定能沐浴皇恩,努力耕作,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明文洪武,不外如是!”
他這話說得一套一套的,像背了半輩子書,拍馬屁的功夫也是爐火純青。
翰林院侍讀齊泰也跟着附和,慢悠悠地晃出來:“陛下,李貫此文臣以為下了真功夫。語句華麗堪比盛唐,卻不像盛唐那般空洞無物,字裡行間流露的愛民之意藏都藏不住!朝廷治理百官萬民靠的就是儒家道德,下發勸農書,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耕種的重要性,天下百姓定能明白朝廷的誠意並身體力行!”
他這話說得文縐縐的,像在吟詩,可那股子讚美勁兒一點不含糊。
奉天殿內頓時一片嘈雜,有人小聲議論:“確實有道理!”“這文章寫得真好!”“李貫不愧是太學里的明星,一出手就是王炸!”“之前楊士奇搞倒了戶部主事、工部主事、漕運總督,風頭正勁,大家還以為三皇孫選對了人,現在看來,這倆人半斤八兩,杠上了!”
這些話像風一樣在殿內飄來飄去,熱鬧得跟菜市場似的。
“肅靜!”宋和一聲大吼,殿內瞬間安靜,像被按了暫停鍵。朱元璋看向楊士奇,慢悠悠地問:“楊士奇,你覺得這篇勸農書咋樣?”他這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刷地轉向楊士奇,或者說,轉向他背後的朱允熥,像在看一場大戲的高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