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朱元璋一聽“農政全書”四個字,眼睛刷地亮了,跟點了盞燈籠似的。嗖地從龍椅上蹦起來,那動作麻利得跟個小夥子似的,哪還有半點老皇帝的沉穩派頭。
他三步並作兩步衝下去,一把搶過書,捧在手裡跟抱着個金元寶似的。嘴角咧得都快到耳朵根了,樂得跟個老小孩兒似的。
“用白話文寫的?”他翻開兩頁,眼珠子瞪得跟銅鈴似的,像是發現了新大陸。手指頭還忍不住摩挲着書頁,生怕一不小心給弄壞了。
“可不是嘛!”朱允熥挺直腰桿,得意洋洋地回道。胸脯拍得邦邦響,“這書可是技術和政策兩手抓,專門給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我要是用文言文寫,那跟李貫那老酸儒有啥區別?還不得讓人家笑話我端着架子裝高深,掉書袋掉得滿地都是!”
“對老百姓來說,通俗易懂才是王道!”他一臉正色,語氣里透着股“老子就是這麼貼心”的小驕傲,像是給自己頒了個“百姓好皇孫”的獎章。
朱元璋一聽這話,樂得跟撿了個大便宜似的,連連點頭:“這話咱同意!說得太對了,熥兒你這腦子真是靈光!”
他抱着書在殿里來回踱步,左看看右摸摸,愛不釋手得跟個老農摸到了新鋤頭。腳底下都帶點小碎步,“劉三吾,趙勉,你們都過來,跟咱一塊兒瞧瞧這書。熥兒這次可是下了血本,大手筆啊,咱得好好品品!”
“遵旨!”劉三吾和趙勉趕緊屁顛屁顛湊過去,那架勢跟搶着看新媳婦似的,生怕慢一步被擠到後頭。腳步都踩得咚咚響。
劉三吾接過書,翻了幾頁,眉頭一挑,眼角還帶着點驚嘆。心裡暗想:這可是皇孫的第二本書啊,雖說藝術價值比不上那本《聲律啟蒙》,差點兒沒把文人墨客的魂兒勾走。可這《農政全書》......嘖嘖,實用得能擠出水來,簡直是種田界的武林秘籍!
他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道:“陛下,這書從水利、農田、荒政啥都講了個遍,分兩塊兒。一是從古到今的政策梳理,二是咱大明現在的方針。最牛的地方,在於借鑒加反思,簡直是給朝廷和百姓都上了堂大課!”
趙勉瞅得更仔細,眼珠子都快貼書上了,像是恨不得鑽進去看個透徹。忍不住插嘴:“不止如此啊!這書還把大明現在最先進的種田法子全記下來了,南北的老百姓都能照着種,保準兒收成翻倍。這簡直就是一本種田寶典,拿出去都能當傳家寶,祖傳三代都不帶過時的!”
朱元璋一聽,樂得嘴都合不攏,手指頭點着書頁,眼睛眯成一條縫:“分田法......誒,這法子當年咱爹給咱講過啊!這書里寫得一模一樣,分毫不差,跟咱爹的口傳心授一個味兒!”
他哈哈大笑,拍着大腿,震得龍椅都顫了顫,“有趣有趣!咱要是拿着這書,種地都能種出花兒來,比咱年輕時還利索,保準兒畝產翻倍!”
李貫站在一邊,眼皮子跳得跟抽風似的,心裡那叫一個不服。咬牙切齒地憋出一句:“皇上,學生懇請一看!”那語氣,酸得能滴出老陳醋來,像個被搶了風頭的小媳婦,眼角還帶着點不甘心的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