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他出事時,那魏四郎是第一個……(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5章 第15章 他出事時,那魏四郎是第一個……

若是沒有前世經歷,封越想,依他原來的性子定然是不會受這個氣,曾經他也最煩這些個迂腐讀書人。

直到在殿前以謀反的罪名被斬去雙腿,像條死狗般被拖出殿外,為他跪在殿前求請的官,竟也是這幾個迂腐討厭的老頭兒。

以劉文雍為首,跪在殿前幾天幾夜不吃不喝,請求重新審判廣陵王謀反的罪名。

所有人都知道真相,這是皇權爭鬥必然的結果,一山又豈能容下二虎?

便是文人這般傲骨崢崢,不懼生死,不畏強權,只為求一個世間公道。

之後,他並不知道這幾個小老頭兒是何結局,但終歸是三朝元老,新帝不會一登基就斬去肱骨之臣,那必然會引起天下大亂。

封越恍了下神,恭謙的做了個揖:“劉大人說得是,明日殊華定會提前到。”

殊華是封越的字,小時候讀書常用,後來軍中的兄弟們也不講究這些個,他自己差點都忘了。

幾個小老頭兒迅速交換了個眼神,面面相覷。

封越畢竟是皇親國戚,劉文雍再怎麼一根筋,也不會真跟他過不去。

“王爺能這般謙虛好學,是國之幸,百姓之幸。”

“劉大人叫我殊華便可,您才識淵博,日後殊華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劉大人不吝指教。”

這些話聽着有些酸,但劉文雍很受用,不由重新審視了封越一番,瞧着是有那幾分未來儲君的容姿。

文淵閣平日里只需要整理一些在冊文書,幫皇帝想想治國之策,忙是看着不怎麼忙,但是廢腦。

劉文雍安排了封越去了自己的公案上,給了他兩沓過往的文書和治國策略方案讓他自個兒看,然後便各自忙活去了。

封越便坐在公案前,老老實實打開文書翻閱,看到一些要點,便拿筆記下。

快到午時要用膳了,劉文雍瞧他一臉認真的模樣在記錄著什麼,便好奇走到他背後一瞧,一臉嫌棄。

“嘖,這字寫得也忒丑了!”

“咳……”封越窘迫一笑:“讓劉大人見笑了。”

“回頭老夫給你找幾本字貼,你拿回去臨摹臨摹。”

封越爽朗應下:“那殊華就先謝過劉大人。我確實……很久都沒有提筆寫字了。”

劉文雍撫着須一臉慷慨的擺擺手:“謝甚麼?既然王爺來了文淵閣,應承皇上的要求,那自然是要多提點一二。”

文淵閣松馳有度,該商議的商議完,該定論的定論,該批閱的批閱,完事了就各走各的。

這才剛到申時,小老頭們都走了,只留了封越獨自一人還在看文書。

封越這才稍微放鬆了些,斜靠進了椅子里,準備看完手裡這卷文書便回家去。

劉文雍幾人是從南宮門走的,幾人共事將近二十多年,已經成了習慣。

每每回去的路上也會交談一些瑣事。

“劉大人,皇上把廣陵王安排到文淵閣,可是有立儲的打算?”

劉文雍眉眼深沉,仔細想了一番才回道:“廣陵王收復四省,功不可沒,如今在京中勢氣如日中天、鋒芒畢露,卻不是個好現象。”

“劉大人這番言論……”隨行的同僚不由壓低了嗓音:“難不成皇上另有打算?”

“秀木於林,風必催之;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皇上又怎會不知這個道理?”

“廣陵後背後的母族,不是還有鎮國公撐腰么?”

“哈哈……也不知皇上何時召鎮國公回京呢?”

幾人頓時陷入漫長的沉默,最後只嘆了句:“聖心難測啊!”

劉文雍意味深長地笑笑,“且看着罷,來日方長。”

*

封越走時將文淵閣落了鑰,等在外邊的女使快步迎上,福了福身:“給王爺請安,皇後娘娘差奴婢過來問您,是否在宮裡用膳?”

想到魏曉楓還在家中,封越果斷道:“替我回絕母後,今日還有許多公文要看,就不在宮中逗留了。”

“喏。”

封越乘着馬車匆匆回了府,剛下馬車,元公公與趙管家便如往常在門外候着了。

“王爺晚膳想吃些什麼?這會兒正好叫廚房那些人去做。”趙管家一臉殷切。

封越想罷,說道:“做些溫補的食材,送至東院煙雨閣。”

“好的王爺。”趙管家行了個禮便下去吩咐了。

元公公一路隨侍着進了院子。

“查得如何?”

“王家在戶部當差的那位名喚王宗耀,是王太川的父親,王太川是家中長子,其母是晉城鹽商之女譚氏,譚家從官家手裡拿到鹽引,壟斷晉城商戶,一家獨大,富可敵國。這其中官商勾結,利益巨大。”

“王太川這人,平日里欺男霸女不學無術,又嗜賭成性,在京中名聲早爛透了,只是無人敢吱聲。”

封越暗抽了口氣,這才想起,前一世封驍登基不久,國庫空虛,便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富商的頭上。

首當其衝的便是這晉城的譚氏,還有楚庭(南城)的萬氏,萬氏正是魏曉楓外祖家。

譚氏拿到鹽引,而萬氏的商隊遍布全國各地,負責食鹽押送至各地販賣。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