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薊州是九邊重鎮之一,離京城最近的邊鎮,就在京郊戍守各處關卡。
山海關、居庸關、紫荊關等通往京城的交通要塞,都是由薊州邊軍戍守。
陸行簡沒有理會京城的高糧價,而是把薊州軍士的月糧從八斗漲到了一石,而且都實發到位。
此舉一出,京城惶惶不安的人心當即安定不少。
這個節骨眼兒上朝廷還能給薊州邊軍漲月糧,可見朝廷還是有存糧的。
也為陸行簡在薊州邊軍中收穫一番軍心。
京城和薊州的軍隊安穩後,邊儲核查和改革一事又提上日程。
柳溍沒有辜負陸行簡的期望,當即上了個奏摺,如同在油鍋里滴入水,引起朝廷內外一片轟動。
奏摺說,各邊糧草缺乏馬匹罷憊,皆由官不得人,是以開中商課接濟銀兩終歲不息,至使權豪兜攬肆無忌憚,而糧草秕爛不堪。
今後商人必驗殷實之家方許報納。
秕爛者照數追償,仍枷號重治,罪及經收之人。
州縣解納者,如之其兜攬者,謫戍極邊。
至於馬匹,不許濫收不堪以致羸損。
鎮巡官常加巡視諸鎮,年終扣筭造冊繳部照刷。
每年春後差科道官查盤點視。
若互相容隱一體重治。
仍差人緝訪及先行榜諭禁約。
這道奏摺與陸行簡之前當朝拒絕九邊的撥款遙相呼應,是懲治九邊貪腐的一記重拳。
陸行簡讓兵部對這道奏摺拿出個意見。
兵部尚書劉宇也是從邊軍升上來的,深知邊軍弊端。
只說籌邊急務不可稍緩,但各邊查點文冊未至,現在也做不了什麼。
最好等到年終九月,與戶部並奏差科道等官,庶事歸一而人易守報可時實施。
陸行簡倒沒說什麼,只是沒再露面和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