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林向中去的快,回來的也快,直接就告訴林晚嫣,縣衙這次只要一萬斤白面。
也是聽了林向中的仔細打探,林晚嫣才知道,上次豐清鎮來了一位貴人,臨走的時候帶走了所有從他們家收走的糧食。據說,是前往燕山的。
燕山?那豈不是送的軍糧?早知如此,她還能賣的更便宜來着。
跟林晚嫣一般感受的,還有林向北:“許是軍中又少糧了。”
林向北之前就是在燕山服的兵役。說實話,很苦。燕山常年都有戰事,偏生皇城那邊動輒剋扣拖延軍餉和糧食,乃至將士們時常都要餓肚子,着實可惡又可恨。
“我記得赤焰軍就在燕山吧?”原主對戰事不甚了解,林晚嫣在原書中也找不到太多相關描述,只知道赤焰軍是開元朝最威猛顯赫的軍隊,將士們各個驍勇善戰,鐵血義膽。
“對,赤焰軍就在燕山。”說到赤焰軍,林向北的眼中儘是崇拜和嚮往。
他還在燕山的時候,做夢都想有朝一日能被選入赤焰軍。無奈橫生變故,他自然是再無希望了。
“赤焰軍不是應該最受朝中重視,怎還會缺糧食?”以赤焰軍奮勇殺敵的赫赫功勞,林晚嫣實在想不出為何會被怠慢。
總不至於是功高震主吧?真要是如此,她也就只能呵呵了。
關鍵原書中沒有提及這些,有關男主皇權爭鬥的情節講的也都是皇城中的紛亂。寥寥數語說起燕山,也就只有一兩句赤焰軍屢次大捷,殺敵數萬里。
換而言之,直到原書結尾,赤焰軍都還是存在的。那麽,也就不應該存在被剋扣糧草的待遇才對。
“這我就不清楚了。左右不過是朝中有人中飽私囊,利益熏心。”林向北不過是一介小嘍啰,自然是不可能知曉軍中大的機密。
林晚嫣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不再過多言語。
多大能耐干多大的事兒。以她的身份背景,哪怕有心,也改變不了赤焰軍這麼大的軌跡。但凡她能有點用處,將老林家這一大家子炮灰的命運給改變了,那就已然是蒼天開眼了。
至於赤焰軍,若是以後有機會,她願意助一臂之力,絕不推脫!
“不對啊!不是說皇城來的貴人已經走了,怎麼縣衙還要買一萬斤的白面?”國家大事,林老太太不懂,也不參與。她更多的關注點是,縣衙又買他們家的細面了!
“是知縣大人授意買的。說是縣衙每日也要吃,買些回去供廚房用。”林向中打聽的很仔細,此刻自然能夠立馬回答上來。
“原來如此。”林老太太瞭然,也不過多糾結,隨意擺擺手,“老五明日再去問問咱們先前賣過大米的那幾家酒樓,需不需要白面?還有貓眼兒衚衕那邊,也走上一遭。若是需要,咱們這邊都能預留,隨時準備送過去。”
林向中很是爽快的應了一聲“好”。
現下家裡一貫都是林二叔和林三叔留在倉庫,林向中則更熱衷往鎮上跑。所以不管什麼交代,他都不嫌麻煩,也樂此不疲。
眼看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林晚嫣就沒什麼可忙的了,轉而去了族學私塾那邊。
如今的林家村,私塾已然步入正軌,送去讀書識字的孩子足足有二十幾個。當然也有一些人家是有能力送卻不願意送,依舊覺得讀書太花費銀錢,不值當。
族長親自登門去勸過,直說族裡的私塾要不了太多銀錢,錯過了實在可惜。
然而那些族人也回了,又不能一輩子都留在族裡的私塾讀書識字。等去了鎮上、或者府城,不都得花更多的銀錢?到時候可該怎麼辦?
族長便說,先讀兩年試試看,若是個讀書的料,咬緊牙關往上拼一拼,指不定又是下一個林向東。若不是讀書的料,即便放棄也不後悔。
但這又是把話題扯回來了。前者,需要更多的銀錢,供不起。後者,白費了這兩年的銀錢,人家照樣不願意。
沒辦法,族長最終只能搖着頭離開了。
也罷,二十幾個孩子也不少了。而且孩子人數沒那麽多,夫子指不定還能越發的用心,也不失為好事一樁。
人也,命也,強求不來。
正因為對這二十幾個孩子抱以極大的期望,族裡一眾長輩再三衡量商討之後,決定找林晚嫣幫忙去私塾監工。
一是想要督促新來的夫子不要偷懶,故意藏着掖着不肯好生教孩子們。二就是寄望林晚嫣能幫忙多照顧着點這些孩子,時不時也能出手指點指點他們。
畢竟林晚嫣是林氏族人裡面現下能找到的唯一一個可靠又幫得上忙的自己人了。至少在林向東回來之前,林晚嫣是林氏族人眼裡唯一的救命稻草。
為了說服林晚嫣答應,族裡這次也是卯足了勁兒的下了血本,承諾一年給林晚嫣一兩銀子作為酬勞,並且不會強制要求林晚嫣時時刻刻守在私塾那邊盯着。每日只消上午一個時辰、下午一個時辰,其他時間隨林晚嫣自行安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