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於瑞金和於瑞銀的科考之路還算順利。雖然沒有多麼的驚世才絕, 也沒有多麼的聲名遠揚,但於瑞金和於瑞銀都一路考中了舉人。
對此,錢月兒和於二河都很知足, 也很滿意。即便兩個兒子只能止步於此,他們也沒有任何的遺憾。
錢二寶倒是差了點,只考中了秀才。不過對錢二哥和錢家所有人而言, 這也很好了。
錢二寶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的才學,要想考中舉人肯定得絕佳的運氣。所以一次落榜,也沒有讓他頹廢沉淪。
他很快就適應良好,接受了既定的結果。隨後, 按着錢二哥的安排, 娶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娘子,在府城安了家。
於瑞金和於瑞銀的親事, 錢月兒和於二河本來也打算提上日程。沒成想他們二人在考中舉人之後, 竟然拜了一位良師。
此後,於瑞金和於瑞銀的親事就無需錢月兒和於二河擔心了。三年之後,兩人幸運考過會試的同時, 也都定下了很好的親事,並且是錢月兒和於二河之前根本想都沒有想過的大好親事。
伴隨着於瑞金和於瑞銀的節節攀升,錢家人也過的更好了。錢老爺子和錢老太太都是笑着過世的,臨終前直說他們這輩子最大的榮耀就是三個外孫。
沒錯, 兩位老人家連最小的外孫都算在了內,反倒是把錢二寶這個親孫子給落下了。
錢二寶也不生氣。不出意外, 他以後都不會繼續科考。換而言之,他就只會是一個秀才了。
既然如此, 他當然比不上於瑞金三兄弟, 這倒沒什麼不能承認的。
而且錢二寶如今在府城當先生, 私塾的名氣很快就打響,每年都能收不少學生,足夠他安枕無憂的養活妻兒了。
於瑞金和於瑞銀在考過會試之後,就直接在帝都定居了。本來兩人打算先在帝都租院子住,想着帝都的院子太貴。
然而,錢月兒大手一揮,就給他們買了府宅。還是兩座,就在一條巷子里。
“你們而今都娶妻了,很快就要生兒育女,怎麼可以租院子住?哪怕買的院子再小,那也是自家的,跟租的不一樣。”錢月兒手裡有銀錢,當然不會讓三個兒子過的太辛苦。
再者說,她現下的兩個兒媳婦家世都不錯,帶來的嫁妝也不少。雖然她不是貪圖兒媳婦嫁妝的人,也不會佔兩個兒媳婦丁點的便宜。可她也不想兩個兒子在兒媳婦面前低了一頭。
所以,宅院是肯定要買的。哪怕帝都的房價很貴,也必須買。
錢月兒一貫都是一視同仁的。兩個大的買了宅院,小兒子肯定也少不了。不過小兒子還在讀書,日後不定在哪裡安家,錢月兒也沒急着將小兒子趕去帝都一個人住。只是先把宅院買了放在那兒,以後也就不用着急了。
聽聞錢月兒一出手就給三個兒子都分別在帝都買了宅院,兩門親家委實有些驚訝。
原本他們還想着自家不缺銀錢,給女兒的嫁妝也算豐厚,打算讓自家女兒藉此機會貼補貼補夫家,實在沒必要太過斤斤計較,反而不把自己當於家的兒媳婦。
不成想根本不需要他們開口,錢月兒就把一切安排好了,而且安排的很是妥當。還分開了買,擺明了就是準備讓三個兒子日後單住。
光是這一考量,就瞬間拉滿兩門親家的好感,暗地裡沒少叮囑自家閨女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公婆,萬不可在公婆面前拿喬端架子。否則,日後有她們後悔的。
於家兩位兒媳婦都出身官家,家世顯赫,為人也頗有幾分貴氣和傲氣。如若是尋常農家婆婆,決計跟這兩位兒媳婦相處不來。
不過錢月兒除外。
錢月兒這個人怎麼說呢,某種程度上是真的很能下狠心。
就比如當初她帶着於二河和於瑞金兄弟離開桂花村,就再也沒想過要回去。此後不管在鎮上過的好還是壞,她都從未想過要走回頭路。
現下兩個兒子娶親,她也是一樣。
很清楚的知道兩個兒媳婦都出身高貴,她招架不住,也肯定相處不來。錢月兒索性就沒想過要一直跟她們一起住,直接就給於瑞金他們三兄弟買了宅院,最是省心又省事。
而且錢月兒根本就沒打算搬去帝都住。日後不管兩個兒子在帝都過的何其富貴,她都更甘願和於二河留在府城,守着他們自己的家業,不缺吃也不缺喝,亦不會成為任何人的拖累和負擔。
錢月兒最起初也想過要不就乾脆分家好了。兒子長大了,又已經娶了妻,可不就能分出去了?
然而,於瑞金不答應,於瑞銀也不答應。
他們知道爹娘在顧忌什麼。如若他們娶的只是尋常農家的女子,哪怕是稍稍有點家世的小戶千金,爹娘肯定也不會顧慮這麼多。
但是,因着他們娶的是大家閨秀,還是官宦千金,無形間就給了爹娘巨大的壓力。爹娘是不想他們為難,這才做出了分開住的決定。
可他們不願意。
會答應收下帝都的宅院,是因為他們日後要在帝都為官。但分家是決計不行的,爹娘辛辛苦苦的撫養他們長大承認,又供養他們讀書科考,他們怎麼可能答應分家?
事實上在於瑞金和於瑞銀一開始的設想里,是打算將妻子留在府城陪伴爹娘的。可錢月兒不答應,直言不需要,還相處不來,彼此都會住的不舒服,非要他們帶着妻子搬去帝都……
於瑞金和於瑞銀都是孝順孩子。他們哪裡看不出來爹娘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因為知道,他們才越發的感激,說什麼都不答應分家。
現下他們都還沒有兒女,確實沒有借口和理由接爹娘一起去帝都。但是等他們有了兒女,一定會第一時間接爹娘去帝都一起住的。